第三章 阶段练习三(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第三章 阶段练习三(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阶段练习三[分值:92分]

(选择题1~14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2024·海南海口月考)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对周边城市在科技、就业、投资、产业迁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一个城市的GDP上。下面图1为“长三角各城市位置图”,图2为“长三角部分城市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上海与苏州、无锡地区的经济联系强度明显大于上海与南京的经济联系强度,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政策 B.历史文化

C.距离 D.城市等级

2.下列关于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州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重超过1/2

B.上海对等级较高城市的辐射强度大于等级较低城市

C.苏州、无锡、嘉兴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较低

D.上海与南通的经济联系强度受跨江交通建设影响

门槛人口指某种中心地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下图为“某区域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新建高速公路,会使中心城市的()

A.门槛人口增加 B.城市功能增多

C.城市级别提高 D.消费人口增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副中心城市辐射的范围与人口数都相同

B.四个副中心城市服务的范围以行政区为界

C.小城镇M不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

D.副中心城市甲、乙对小城镇M的服务存在竞争性

城市间创新联系可用城市引力线表示。其最大引力线连接该城市在所属区域中与之创新联系最强的另一城市。一座城市的最大引力线数量,反映了其在所属区域的中心程度。下图示意苏沪地区的创新联系最大引力线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5~7题。

5.苏沪地区最大引力线网络反映的城市间创新联系特征主要是()

①城市同级性②中心辐射性③位置邻近性④均匀扩散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推测淮安市在苏沪地区中创新联系最强的城市是()

A.连云港 B.宿迁市

C.南京市 D.上海市

7.在苏沪地区的创新联系中,苏州比南京的中心地位更突出的原因是()

A.科技条件更好 B.地理位置更优

C.交通区位更优 D.行政管理限制更少

(2024·广东广州期中)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8~9题。

8.影响产业结构由M向N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政策C.人才D.市场

9.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将消失

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城市扩散度(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地区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数值越大,说明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越强烈。读“大连市核心区2000~2009年扩散度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大连市核心区扩散度升高带来的影响为()

A.拉大城市核心区与郊区的差距

B.人口空间布局趋向核心区

C.带动郊区经济发展

D.逆城市化进程延缓

11.图示期间大连市核心区扩散度出现两个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①经济发展突飞猛进②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

③政府政策干预④郊区农业发展加快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产业结构现状与就业结构现状的研究是了解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基本情况的窗口。1990年、2017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0亿元、2624.8亿元。而就业结构的调整是伴随着产业结构演进的,1990年、2017年青海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241.3万人、327.0万人。随着以生态保护倒逼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青海省将打造一个全新的、适合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产业结构。下面图1为“1990~2017年青海省三次产业GDP占比变化图”,图2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变化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1990~2017年,青海省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GDP呈下降趋势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13.结合青海省产业GDP与就业人员占比关系,应在目前就业结构基础上压缩()

A.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B.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C.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D.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14.促进青海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措施正确的是()

A.加大对外开放程度

B.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C.减缓城镇化建设步伐

D.促进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昆山地处江苏东南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承接了上海溢出的劳动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