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要素在优化语文课堂生态中的运用.docx

场域要素在优化语文课堂生态中的运用.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场域要素在优化语文课堂生态中的运用

?

?

刘志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通过改革,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就教学内容来看,语文学习活动要有启示性、陶冶性;就学习活动来看,要求学生多经历、多体验。上述特性的缺失会直接影响课堂良性生态的形成。课堂生态研究属于教育生态学的微观研究,其研究对象应是课堂生态系统。而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场域是内含力量的、有生气的、有潜力的存在。据此,我们可以将课堂视为一个教学的场域,而拥有良好生态的课堂也可以视为是场域要素和谐并能发挥最大作用的课堂。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来进行要素运用的研究。

姚鼐的《登泰山记》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2019年版)》必修上册中,是一篇言不甚深的文言文。以往的教学中,存在学生浅读、教师浅教甚至不教的现象,认为该文没有太高的教学价值。笔者认为,一篇文章的教学价值不光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还能体现它对优化课堂生态的实践意义上。以这一篇文本为抓手,教师可以让学生获取文言知识、文化常识,得到更多的语言训练;同时以语文活动来驱动教学,由浅入深,从分析文字之义到探寻作者幽微的精神世界,从知识积累走向能力培养,一步步将教学引向深入。

課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

1.课堂导入:用历代吟咏泰山的诗文来导入本课。

2.整体感知:齐读全文;梳理文化常识,完成表格;开展“美文荐读”活动,概述姚鼐《登泰山记》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向初二年级的同学进行美文推荐,字数在100字以内。

3.游踪追寻:图说泰山,绘制泰山区位图和登泰山游踪图;语段赏析,欣赏登高远眺及观日出的场景;感悟分享,领略登泰山得到的人生的感悟。

4.探幽索隐:文法探究,探究本文对姚鼐文学主张的体现;心迹探寻,根据文本和补充材料探寻文字背后的情怀。

5.课后拓展:借鉴文中的写景手法,描写身边的美景;比较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试各用一个词来概括两位作者的特点并阐述理由。

在这个设计中,笔者尝试调动课堂教学中的场域诸要素——场域、资本和惯习,通过合理的设计与调控,让各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和谐共促,在师生与文本的多方互动中优化课堂生态。好的课堂生态有很多不同的标准,但师生和谐互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必然是其重要的特征。

一、场域主体的确认——多位一体的立体课堂

场域,简言之就是“关系”。而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阐述得最为经典的当属钱梦龙先生的“双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也是学界普遍认可的表述。也可以说是承认了教师、学生课堂双主体地位,它有效地跳出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型课堂和学生“无拘无束”的放任型课堂这两种课堂模式。一堂语文课教什么、怎么教都是师生双方参与甚至是多方参与的结果。依据场域理论,语文课堂场域主体至少包括三个方面:教师、学生、教材(文本)。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发布,引入了学习任务群,以往惯用的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以文言虚实词、文言语法的讲授及语句翻译为主)已不能完全适用,因此需要重新落实教学内容和环节,这就更需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确定《登泰山记》一文的教学目标呢?除了要求学生把握常见的文言现象这样的基本目标外,更要带领他们走进作者姚鼐的内心,去探究其孤高傲岸的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兼顾“文”与“言”两个方面,既要有文字梳理(如积累文化常识等)的内容,又要有文学欣赏(片段赏析、知人论世、拓展阅读等)的环节。

教学如果不顾学生的现状(学情),就容易出现教学内容过浅或畸深的低效教学。故在教学设计时需充分把握学情,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把握学情的途径可以是课前预习,也可以通过课堂活动来检查。比如上述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课上依据文本绘制泰山地形图(景物图)和游山线路图,即是在考查学生对文中关键实词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决定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是否要增加字词教学的环节。

教材(文本)也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要素,此次新课改理念下学习任务群概念的出现,让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老教材的“单元说明”中有“这个单元鉴赏明清散文”“要着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的表述,主要侧重于对文本本身的理解,且其中并没有对《登泰山记》一文的具体要求;而在新教材的“单元说明”中,则有“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等更为明确的有关素养的表述。所以笔者在设计时加入了“文法探幽”“心迹探寻”等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了解姚鼐其人,又通过姚鼐的生平经历来更好地理解本文的深刻意蕴,在欣赏中提升品位,增强能力。

二、教学“资本”的运作——突破课堂的“围墙”

文档评论(0)

158****03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