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数据-让天气报道气象万千.docx

善用大数据-让天气报道气象万千.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善用大数据,让天气报道“气象万千”

?

?

计翀

【摘??要】将与气象有关的大数据运用于天气报道和气象信息传播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可以提升天气报道的创新性、可读性。天气报道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境,而新旧媒体融合、分工合作才是其突围之路。

【关键词】天气报道;大数据;可视化

四季更替,天气冷暖变化,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农业、交通业、建筑业、旅游业等国民经济行业。因此,天气报道一直以来在媒体报道中占据重要位置,备受受众关注。在信息时代,天气报道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不断创新,报道内容也不断拓展。尤其是大数据的运用,为天气报道带来了全新变化。

一、气象数据本身就是大数据

“大数据”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中提出,而最早应用“大数据”的是世界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2011年,麦肯锡发布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稱“数据已经无所不在,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每一个经济体、每一个组织以及每一个数字技术的使用者之中。”[1]

大数据,从一个概念到如今密切融入我们的生活,也就短短数年时间。气象信息数据是社会大数据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气象部门本身就有一个巨大的独立数据库。资料显示: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网络获取的天气预报信息,其背后有着非常庞杂的数据采集作支撑,包括全国2000多个地面站、120多个高空探测站、6颗在轨卫星、5万多个自动监测站、600多个农业监测站、300多个雷达站等,逐日逐小时甚至逐分钟扫描着中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大气数据。[2]

对媒体而言,这些气象大数据是挖掘不尽的新闻富矿。报道显示,仅中国气象数据网,年访问量就超过1.1亿人次。大数据的使用不仅仅在于采集分析这些纷繁的数据信息,更重要的是将这些专业化的数据转化为读者易理解且喜闻乐见的报道内容。大数据正在改变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流程和呈现形式。

二、天气报道首先是数据新闻

《新安晚报》每天出版的报纸,头版都要刊登“今日天气”,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数字,若哪一天忘记刊登了,就会受到读者的电话投诉。

气象数据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实况数据”,一类是“模式数据”。实况数据属于“一般过去时数据”,来自不同的观测设备。模式数据由计算机根据程序运算生成,属于预测未来的“一般将来时数据”。[3]这两种数据,也是我们报道中经常运用的数据。

2016年夏天,安徽雨水较多,天无三日晴。记者通过对往年资料的梳理,写出《安徽入汛以来平均降水量705毫米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文章指出:安徽今年入汛和入梅以来的降水量极高,其中淮河以南地区的入汛和入梅以来的降雨量都达到或打破了安徽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数据显示,今年入汛以来(5月1日-7月12日)全省平均降水量70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7%,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淮河以南平均降水量92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92%,为1961年以来最多。随后,又刊发了《梅雨期较常年偏长9天出现5次强降水》,称2016年我省淮河以南6月18日入梅,7月21日出梅,入梅时间接近常年,出梅时间较常年偏晚9天。梅雨期33天,较常年偏长9天。

这两篇文章中,出现最多的就是从气象部门获取的各类数据,记者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将枯燥乏味的数字变成生动的科普实例,从而清晰地告诉读者,这一年的雨水多到什么程度。

三、大数据的运用让报道更生动

天气报道不仅仅是天气预报,还包括气象知识科普,气候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使报道找到更好的切入点,进而对新闻热点进行深度解读,为受众释疑解惑。

2013年2月,2020年1月,安徽均出现冬天打雷的现象,其中2013年冬天更是出现“雷打雪”。对这两次“冬天打雷”的天气现象,《新安晚报》均及时予以关注。其中,《“三年来最强降雪”没把你雷倒吧》,通过采访气象专家,用数字和历史资料介绍了哪些地方出现了“冬天打雷”和“雷打雪”现象,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天气现象,同时,气象专家介绍,“冬天打雷”是正常的天气现象,“雷打雪”不意味着一定会下暴雪。

2019年,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中国夏季炎热城市榜单,合肥位列十大炎热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第九位。那么,安徽的“火炉”就是合肥吗?新安晚报记者来到安徽省气候中心,翻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安徽气象记录,调出各种数据最终寻找到“安徽火炉”。

《安徽“火炉”多在青山绿水间石台是个“聚热盆”》一文告诉受众,我省城市里的“火炉状元”应该算是黄山,宣城紧随其后。如果范围扩大到县级,“火炉”中的“状元”是石台,其次是青阳和宁国。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然颠覆了人们的日常认识。对此,记者又采访了气象专家,得知“石台之所以会这么热,一是夏季常受副热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李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是个美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