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周亚夫军细柳》微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学科,大多不能解决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科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成果。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并缺乏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技能。学生们在考试时往往是靠记忆,而不是依靠理解。并且考试内容往往也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联系,课堂上是枯燥无味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探讨,没有互动。于是,近年来,中学教育在一些课程、教学环境等方面,都有重大改变。新的非传统教育强调提升二十一世纪的技能,像坚韧不拔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自主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等。于种种新的教育模式开始踊跃出现,比如steam教学,项目化学习等等。
夏雪梅博士在《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中提到,按照项目化学习所覆盖的知识内容范围的大小、对学校课程的影响程度,我们可以将项目化学习划分成不同的课程样态,从小到大分别为:微项目化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超学科项目化学习。其中,微项目化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是指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的15-20分钟长时段的探索性项目任务,或者在课外用类似实践作业的形式对某个内容或主题进行小探索,由于在一节课中很难进行完整的设计,通常只取其中的驱动型问题、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这几个要素。①在语文教学中,目前可以实践的项目化学习以微项目化学习为主,从素养所包含的综合性目标来看,微项目化学习设计需要从以下维度回应如下问题:一、核心知识:项目化学习所指向的核心知识是什么?二、驱动型问题:项目化学习用怎样的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投入?三、驱动型问题将引发学生经历怎样的高阶认知历程?四、学生将在项目化学习中经历怎样的持续和多样的实践?②
结合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在部编本教材八上第六单元的《孟子三章》和《周亚夫军细柳》二文的整合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以此二篇课文可以拓展展开语文微项目化学习,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提升学生社会生存能力。
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但《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记载,周亚夫结局极为悲惨,家族也遭到皇帝清算,太史公评价:“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惜其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曾国藩笔记》中亦记载:“周亚夫刚正之气,已开后世言气节者之风。观其细柳劳军,天子改容,已凛然不可犯。厥后将兵,不救梁王之急,不肯候工信,不肯王匈奴六人,皆秉刚气而持正论,无所瞻顾,无所屈挠,后世西汉若萧望之、朱云,东汉若杨震、孔融之徒,其风节略与相近,不得因其死于非命而薄之也。惟其神锋太隽,瞻瞩太尊,亦颇与诸葛恪相近,是乃取祸之道,君子师其刚而去其傲可耳。”
为什么这样一个“真将军”却落得如此结局呢?司马迁和曾国藩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神锋太隽,瞻瞩太尊”。也就是两人认为周亚夫锋芒毕露,不知进退,不够谦逊。可是,如果周亚夫在细柳营中表现出霸上、棘门将领那般“谦逊”的样子,他还能在细柳营中搏得“真将军”之称吗?或者说,如果他曲意迎合、唯唯诺诺了,他还能干出一番业绩,青史留名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便是本次微项目化学习的核心问题:如何让自己更好地立足于社会?笔者预设的答案是标题里的“情”与“智”,也就是情商和智商的结合。夏雪梅博士指出:项目化学习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核心知识不是事实性或技能性的知识,其指向学科本质或促进人类对世界理解的关键概念或能力。项目化学习最终是要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建构,表现在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识,并且要在行动中做出来,运用周围的各种知识和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毫无疑问,“如何让自己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是一个直指核心知识再建构的问题,培养的是学生在新情景和现实场景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品质和能力。
本单元的《孟子三章》可以与之相结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齐宣王不能用。”孟子被称为“亚圣”,身具大才,雄辩无双,如此人物,为何一路坎坷,不得重用呢?除却时代大背景的因素,肯定也有个人原因在里面。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批道:“孟子有些英气。才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想那孟子,才见宣王,就话里带沟,将大王怼得“顾左右而言他”。领导不要面子的吗?这样的臣子如何能用?这与景帝赐宴亚夫而亚夫要筷之事何其相似!故景帝以目送之,言亚夫“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假如周亚夫和孟子言语、行动上不那么咄咄逼人,而是柔和一点,谦逊一点,他们的才华会得以更好地施展,结局会有所不同吗?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他们变了,还会是我们熟悉的孟子、周亚夫,还能在史书上留下重重一笔吗?
所以笔者将驱动型问题设置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