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中国消费率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投资率
?
?
论文导读::对1978-2008年间中国消费率及其变动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消费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且这一趋势由居民消费率下降所主导。影响消费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最终消费支出增长率、经济增长模式、居民收入水平、住宅销售价格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投资率,居民消费率
?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支出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国内生产总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率与最终消费支出总额同向变动:最终消费支出总额增加则消费率上升,最终消费支出总额减少则消费率下降。根据消费主体不同,最终消费支出可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其中居民消费支出占比较高,因此,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及其变动是消费率波动的主导因素。[①]
一、中国消费率现状及其演进历程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如表1和图1所示投资率,从1978年的62.1%下降至2008年的48.6%,尽管其间经历了几次小幅波动和回升,但总体趋势是显著下降的论文格式模板。特别是自2003年消费率一次性下降近3个百分点(从2002年的59.6%到2003年的56.8%)之后的6年时间里,消费率连续下降了11个百分点,自2006年便持续低于50%(2006年49.9%,2007年49.0%,2008年48.6%)。与此相对应,资本形成规模逐年加大,投资率(又称资本形成率,即资本形成总额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呈波动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38.2%上升至2008年的43.5%。[②]
由于中国的净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不高,最高的年份2007年也仅为8.9%,因此,消费率和投资率的高低及其消长关系便成为现实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直接反映。与世界各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工业化初期消费率87%、中期消费率81%,末期消费率78%[③])相比,中国较低并持续下降的消费率反映了国内需求的萎缩,说明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削弱;而较高并继续上升的投资率则标志着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增强。由于投资需求属于中间需求,其实质是投资增加所引起的总供给能力的提高和产出的增长,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济总量上的供给大于需求,即宏观经济总体上的供求失衡,而且这种失衡具有长期性和严重化的趋势投资率,在全球经济整体下滑、出口需求相应减弱的情况下,这种供过于求将使国内经济面临更大的紧缩风险。
表1消费率、投资率和增长率[④]
?
年
份
投资率
(%)
消费率
(%)
国内生产
总值增长率
(%)
最终消费
支出增长率
(%)
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差额(%)
住宅销售价格(元/平方米)
标准化
住宅
价格
1978
38.2
62.1
-
-
-
-
-
1979
36.1
64.4
13.5
17.6
4.1
-
-
1980
34.8
65.5
12.2
14.2
2.0
-
-
1981
32.5
67.1
9.1
11.8
2.7
-
-
1982
31.9
66.5
11.6
10.5
-1.1
-
-
1983
32.8
66.4
11.2
11.1
-0.1
-
-
1984
34.2
65.8
18.4
17.4
-1.0
-
-
1985
38.1
66.0
23.3
23.5
0.2
-
-
1986
37.5
64.9
15.8
14.0
-1.8
-
-
1987
36.3
63.6
16.8
14.4
-2.4
-
-
1988
37.0
63.9
25.3
26.1
0.7
-
-
1989
36.6
64.5
12.5
13.5
1.0
-
-
1990
34.9
62.5
11.8
8.3
-3.5
-
-
1991
34.8
62.4
16.7
16.6
-0.1
756.23
0.08
1992
36.6
62.4
22.1
22.1
0.0
996.40
0.11
1993
42.6
59.3
34.0
27.3
-6.7
1208.23
0.13
1994
40.5
58.2
36.0
33.5
-2.4
1194.05
0.13
1995
40.3
58.1
25.9
25.7
-0.2
1508.86
0.16
1996
38.8
59.2
17.3
19.5
2.2
1604.56
0.17
1997
36.7
59.0
10.1
9.6
-0.5
1789.80
0.19
1998
36.2
59.6
6.0
7.2
1.2
1853.56
0.20
1999
36.2
61.1
5.3
7.8
2.5
1857.02
0.20
2000
35.3
62.3
8.4
10.6
2.2
1948.43
0.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