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docx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探析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采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本院接收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8例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空腹血糖、餐后2h内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促使患者血糖得到控制,值得医学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疗效;血糖指数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内分泌代谢发生紊乱所引起的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1]。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尿频、乏力、体重下降、视力下降等。本文将对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采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的临床效果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本院接收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艾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等重症疾病患者;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

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9.42±6.48)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8.62±2.78)年。实验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0.46±6.72)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9.57±4.1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生产厂家: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规格:500mg/次),3次/d。根据患者病情逐周增加500mg,最高给予剂量不得超过2g/d,12周为一个疗程。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吡格列酮(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规格20mg/次),1次/d,12周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内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情况。显效:空腹血糖小于等于7mmol/L,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有效:空腹血糖小于等于12mmol/L,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血糖值高于标准值,临床症状为发生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为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卡方(X2)检验比较。P<0.05代表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指标

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比对照低,P0.05。具体见表1,

表1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对照组(n=38)

9.53±1.75

13.42±1.65

9.87±1.24

实验组(n=40)

6.54±1.89

8.81±1.36

6.77±1.41

T值

7.2396

13.4936

10.2896

P值

0.0000

0.0000

0.0000

2.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比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高,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

对照组(n=38)

18

10

10

73.68

实验组(n=40)

25

14

1

97.5

X2

--

--

--

9.1243

P

--

--

--

0.0025

3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的抵抗作用而引发的代谢性疾病,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2型糖尿病[2]。这种病症具有非常强的遗传性,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而胰岛素作为降解血糖水平的主要治疗药物,对患者体内的胰岛B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较大的限制,而服用降糖药物也能起到与胰岛素同样的功效[3]。

在本文研究中,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如

文档评论(0)

151****6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