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疾病详解.docx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疾病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英文名: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缩写:PM-DM

别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myopathy

疾病代码:ICD:M33.1

概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是一组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的获得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肌纤维坏死、再生及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PM-DM的病因未明,到目前为止仍属排除性诊断,凡是找不到明确感染因子(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炎症性肌病均属此病范畴,故又称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myopathy)。由于本组疾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推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肢体近端、颈部和咽部肌群无力伴疼痛为主的弥漫性炎性肌病。若合并典型皮疹者,则称之为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约1/3病人可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疾病,1/10病人与肿瘤伴发。

流行病学:国外报告本病的发病率为0.5/万(Medsger,1970)。国内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在齐鲁医院神经肌肉病研究室1990~2000年间的600例肌活检标本中,PM-DM为120例,占全部肌活检病例的20%,尽管该资料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能反映出本病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本病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较男性多见,约为2∶1。

病因:PM-DM常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发生,而且存在明显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异常,表明PM-DM极有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肌病。

发病机制:

1.细胞免疫研究发现活动期的PM-DM周围血淋巴细胞亚群异常,B细胞和CD8+细胞明显减少,CD4+/CD8+比例下降,CD25+(白细胞介素Ⅱ受体,Ⅱ-2R)细胞也明显增加。PM-DM的恢复期,CD4+/CD8+的比例又恢复正常,但B细胞仍减少。TLiSai(T-celllinkagespecificantigen)是一种对产生淋巴细胞毒性极为重要的因子,活动期PM-DM的TLiSai阳性细胞明显升高,且与肌酶的水平和临床

2

活动程度呈正比,与PM及包涵体肌炎(inclusionbodymyositis,IBM)相比,DM的TLiSai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表明毒性淋巴细胞在PM和IBM的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Miller,1990)。

目前已经有确凿的证据表明PM-DM存在淋巴细胞对肌肉的损伤。Arahata(1984,1986)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技术研究发现CD8+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可以穿过未坏死肌纤维的基底膜,局部积压或取代肌原纤维。侵入肌纤维内的淋巴细胞发出刺状突起,可使该区域的肌纤维呈蜂窝样破坏,最终整个肌纤维被侵入的单核细胞一段一段地取代,这种现象仅见于PM和IBM,很少见于DM,进一步表明PM-DM各临床亚型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2.体液免疫在PM-DM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Mi-2对DM的特异性较强,ELLSA方法检测阳性率为20%。Jo-l抗体主要见于成人PM,阳性率为44.5%,活动期高达65%,而DM和儿童PM少见。PM-l为PM-Scl的一种,主要见于PM合并硬皮病,阳性率约为12%。其他可以检测的抗体还有Mi、Ku、nRNP等。

PM-DM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肌纤维的坏死、再生和炎症细胞浸润。90%以上的PM-DM在肌活检标本中可见到坏死肌纤维,急性活动期尤其多见。坏死肌纤维多伴有吞噬细胞浸润,形成吞噬反应。肌纤维坏死可以是散在或灶性分布,前者多见于PM,后者多见于DM。束周坏死是指坏死纤维主要分布于肌束的周围,而中央区域多保持完好。在恢复期,由于坏死纤维不能恢复到正常肌纤维的直径大小,病理形态学表现为肌束周围肌纤维的萎缩,故又称束周萎缩。束周坏死或束周萎缩几乎仅见于皮肌炎和重叠综合征,被认为是皮肌炎较具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可借此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进行病理学鉴别。

束周萎缩或束周坏死的病理机制多认为与缺血有关,国内李大年等对13例皮肌炎的肌肉病理观察,发现11例有束周萎缩或束周坏死,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0%的肌束有束周坏死或萎缩。但束周坏死并不总是累及整个肌束的周边区域,而主要发生在肌束靠近宽大结缔组织间隔的一侧,严重时可使整个肌束受累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