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习题答案.pdfVIP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习题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步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行为技

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步融入社会的过程。

2.依恋:

广义: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狭义: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连接,它发生在婴幼儿和经常与之接

触并有密切关系的照顾者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依恋发生在母婴之间,所以又

称母婴依恋。

3.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亲社会行

为主要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二、填空题

1.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学前儿童个性的良好发展。

2.亲子关系的类型是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

3.广义的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4.交往中的问题儿童有被忽视儿童和被拒绝型儿童两种。

5.亲社会行为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6.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7.亲社会行为的倾向在儿童出生后一年后可以看到。

8.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是父母的惩罚、大众传播媒介、经验的积累和强化和挫

折等。

三、选择题

1.母亲在场与不在场对儿童影响不大,属于C类型儿童。

A.反抗型B.安全型

C.回避型D.放任型

2.安全型依恋是较好的依恋类型。

A.反抗型B.安全型

C.回避型D.放任型

3.A,称为移情。

A.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B.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C.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

D.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先满足对方

4.儿童依恋发展的第三阶段是C。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B.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C.特殊情感连接阶段D.普遍情感连接阶段

5.C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B.强化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D.社交技能的发展

6.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C。

A.榜样B.强化C.移情D.挫折

7.A,学前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

为主。

A.3岁左右B.4岁左右C.5岁左右D.4.5岁左右

四、判断题

1.学前儿童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孩子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3.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4.六七个月的孩子认生是孩子胆子比较小的表现。(×)

5.不同的亲子关系对学前儿童的个性有不同的影响。(√)

6.亲社会行为是在移情的基础上,产生同情心,而唤起的行为。(×)

7.对待攻击性强的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惩罚。(×)

五、论述题

1.儿童依恋的阶段、类型以及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依恋。

参考答案:

(1)儿童依恋的阶段:

第一阶段(出生至3个月):无差别社会反应的阶段。

第二阶段(3~6个月):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

第三阶段(6个月~3岁):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第四阶段(3岁~6.7岁)普遍情感联结阶段

(2)儿童依恋的类型:

A.安全型依恋B.回避型依恋C.矛盾型依恋

(3)培养孩子良好的依恋

首先,父母与孩子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父母要抱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

同时保持愉快的情绪。

其次,父母要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敏感并及时做出反应。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行

为和情绪,并及时做出合理反应。

再次,尽量避免父母与孩子长时间分离。研究表明,孩子与父母的长期分离

会造成孩子的“分离焦虑”,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

2.试分析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1)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较多因为物品和空间的争夺而产生攻击性行为。随着年

龄增长,由报复、游戏规则、行为规范等问题引发的攻击越来越多。

文档评论(0)

151****5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硕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