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策略的非个性化:论艾略特对浪漫主义美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docx

作为策略的非个性化:论艾略特对浪漫主义美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作为策略的“非个性化”

论艾略特对浪漫主义美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

?

王丽莉

摘要: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T.S.艾略特提出了他的“非个性化”理论,深刻批评了浪漫主义美学对个性和情感的盲目崇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艾略特对浪漫主义美学的摒弃,恰恰相反,艾略特继承和坚守了浪漫主义美学的基本立场,其“非个性化”理论只是一种“补弊”的策略,它既是维护诗歌独立品格、追求诗人个性的一种创作方式,又是获得诗歌快感和承担快感以外某些宏大社会内容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非个性化;浪漫主义美学思想;情感;客观对应物;快感说

中图分类号:I561.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21)01-0056-06

一、引言

1917年,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出“非个性化”理论,主张将感受的个人与创作的头脑分离,做到诗人的“非个性化”,让诗歌创作逃离情感与个性的强烈占有。在前人的解读中,这篇文章被认为是对统治西方诗坛的浪漫主义的大胆宣战。艾略特看到,浪漫主义情感论在自我和自我情感的路上一去不返,最终导致后继诗人粗暴地将自我表现等同于诗歌之美。整个诗坛笼罩着一层矫揉造作的不良风气,诗歌的客观尺度和普遍性的审美追求被弃如敝履。在《圣林》引言中,艾略特就引用埃德蒙·高斯之言说明:“似乎现在已经实践了这一事实——这种普遍的轻松感足以证明我们的标准有些不对劲。”[1]15艾略特认为,必须对此采取补救措施,阻止诗歌滑向深渊。挽救浪漫主义以来的诗坛颓势,在艾略特看来刻不容缓,“非个性化”理论应运而生。

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艾略特表现出了对“情感”和“个性”的疏离态度,使人产生他是一个彻底的反个性论者、反浪漫主义者的错觉,实际则不然。结合艾略特的其他论述就可以发现,艾略特本人对浪漫主义美学的态度是修正性的,他从未否定过浪漫主义美学关于诗歌本质的观点,仅仅表达了对情感泛滥的不良诗风的深深忧虑。《哈姆雷特》一文中,艾略特给出了这种“非个性化”的具体途径和媒介——“客观对应物”,希望以此来节制情感表达;之后的《叶芝》和《诗的社会功能》这两篇评论文章又以“快感”为批评对象,提出了两种“非个性化”的情况,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综观其论述,其“非个性化”理论主张的是对情感表达的规范,是对浪漫主义情感论的有效修正。同时,艾略特的诗歌也印证了下述事实:诗人的创作立足于自身经验,但诗歌却要求诗人具有超然的观照境界,要求诗人追求“非个性化”,从而跳出自我和情感的方寸之地,擁有体察万物、表现万物的普遍性眼光。

艾略特对浪漫主义美学思想的看法是辩证的,“非个性化”理论对浪漫主义美学思想并不是全然批判的,它正是在浪漫主义情感表现论的影响下产生出的新理论。更具体地来说,它就是针对浪漫主义提出的扬长补短之策。

二、对情感本质观的坚守

就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来看,艾略特的批评集中针对的是情感对创作的干预而非情感本身。艾略特不但并未真正动摇浪漫主义的根基——情感本质论,反而是在继承和坚守这一传统,并且希冀能够给出挽救失落的浪漫主义诗歌之良方。

艾略特认为,诗歌创作中的诗人没有个性,而应当只是一个工具。他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诗人的内在分离:“艺术家愈是完美,这个感受的人与创造的心灵在他的身上分离得愈是彻底,心灵愈能完善地消化和点化那些它作为材料的激情。”[2]5其中,感受的人是情感的携带者,创造的心灵则是直接从事创作活动的诗人心灵。结合艾略特的催化剂比喻来看,文学创作正类似于这样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氧气和二氧化硫混合在一起,加上一条白金丝,就化合成硫酸。诗人的心灵就像其中的白金丝,参与了化合过程却“还是不动,保持个性,毫无变化”。在此过程中,感受的个人不见踪影,真正参与其中的是无个性的诗人心灵。也就是说,具有强烈感受的作者个人提供了作为材料的激情和感情,但一旦进入创作,这个个人就会隐匿起来,将一切交给无个性的心灵,任凭感受和感情在它那里化合。

艾略特所说的诗人的“无个性”,就是强调感受的个人必须被排除在创作过程之外。他的任务仅仅是提供创作材料,不能干预、控制诗歌的创作过程,因为在诗歌创作中发挥作用的是作为工具的诗人心灵。在“无个性”的诗人心灵这里,这些材料会被重新筛选和处理,再化合为诗歌;于是,最终的结果往往令人意想不到,“对于诗人具有重要意义的印象和经验,在他的诗中可能并不占有地位;而在他的诗里是很重要的印象和经验,对于诗人本身,对于个性,却可能并没有什么作用”[2]6。

“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emotion,也即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2]8通常认为,这句话最直接地表达了艾略特对感情和个性的排斥。但我们应当注意到,这句话的“逃避”一词具有一层潜在语境:之所以逃避感情、逃避个性,是由于情感与个性的表现过于放纵,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33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