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9章可编程控制器
9.1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
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操作
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
程。早期产品名称为“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
主要替代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系统。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也不断
地增加,因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不能描述其多功能的特点。1980年,美国电气
制造商协会(NEMA)给他一个新的名称“ProgrammableController”,简称PC。1982
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专门为可编程控制器下了严格定义。然而PC这一简写名称
在国内早已成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的代名词,为了避免造成名词术语混
乱,因此国内仍沿用早期的简写名称PLC表示可编程控制器,但此PLC并不意味只具有逻
辑功能。
9.1.1PLC的发展历史
在可编程控制器出现以前,继电器控制在工业控制领域占主导地位,由此构成的控制系
统都是按预先设定好的时间或条件顺序地工作,若要改变控制的顺序就必须改变控制系统的
硬件接线,因此,其通用性和灵活性较差。
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GM)为了适应生产工艺不断更新
的需要,要求寻找一种比继电器更可靠,功能更齐全,响应速度更快的新型工业控制器,并
从用户角度提出了新一代控制器应具备的十大条件,立即引起了开发热潮。主要内容是:
①编程方便,可现场修改程序;
②维修方便,采用插件式结构;
③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④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盘;
⑤数据可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
⑥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盘竞争;
⑦输入可为市电;
⑧输出可为市电,容量要求在2A以上,可直接驱动接触器等;
⑨扩展时原系统改变最少;
⑩用户存储器大于4KB。
这些条件实际上提出将继电器控制的简单易懂、使用方便、价格低的优点与计算机的功能完
善、灵活性、通用性好的优点结合起来,将继电接触器控制的硬接线逻辑转变为计算机的软
件逻辑编程的设想。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公司)研制出了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PDP—14,
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可编程控制器自此诞生。
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
DSC-8。1973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了他们的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我国从1974年开始
研制,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早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为取代继电器控制线路、存储程序
指令、完成顺序控制而设计的。主要用于:1.逻辑运算2.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均属
开关量控制。所以,通常称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
进入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PLC采用了通用微处理器,这种控制器就不再
局限于当初的逻辑运算了,功能不断增强。因此,实际上应称之为PC——可编程序控制器。
至80年代,随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以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
构成的微机化PC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使PC在概念、设计、性能、价格以及应用等方面都有
了新的突破。不仅控制功能增强,功耗和体积减小,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编程和故障检
测更为灵活方便,而且随着远程I/O和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以及图象显示的发展,使PC向
用于连续生产过程控制的方向发展,成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一大支柱。
9.1.2PL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