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ocx

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

?

?

?

?

??

?

?

?

戴媛1,都晓伟2,郭岩1,余智华1

(1.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90;2.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北京100029)

摘要:近几年,国内通过网络爆发的重大舆情事件激增,使得网络舆情安全监管和预警形势极为严峻,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构建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能为网络舆情分析及预警技术与应用系统的实现和应用提供系统化、整体性的基础性平台。本文将“舆情”这一通过社会层面定性描述的概念与“网络”这一通过技术层面定量表征的概念有机地契合,深入挖掘互联网上所体现的舆情演变规律,从而构建了网络舆情信息在传播扩散、民众关注、内容敏感性、态度倾向性四个维度的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对某一具体的网络舆情信息的安全态势评估。

关键词: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TP393.08:A

1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背景与重要[来自wWw.LW5U.com]意义

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使得互联网这一高度开放的“第四媒体”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越来越多的社会民众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意见、要求等,从而更快速、更直接、更真实地映射出社情民意。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舆情传播机制:网络舆情成为映射社会舆情态势的实时晴雨表。然而网络舆情的传播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其传播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就会给社会舆论安全、乃至国家稳定与和谐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近几年我国通过网络爆发的重大舆隋事件激增:如“重庆打黑风暴”、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杭州阔少飙车案、内蒙古赤峰饮用水污染、河南新密农民工“开胸验肺”、上海市交通行政执法部门“钓鱼执法”等,都不同程度地掀起了网络舆情浪潮,使得网络舆情安全监管和预警形势极其严峻和迫切。因此,国家提出要高度重视网络舆隋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在网络舆情信息发现与挖掘、跨媒体与多通道内容的关联分析、舆情安全态势推演等方面形成整体突破,从而形成完整、实用的网络舆情监控预警应用示范系统。

目前,国务院新闻办等多个部委和相关管理部门已经着手建设网络舆情分析处理平台,但因面向网络舆情安全的关键性技术与前沿理论尚未得到很好地契合,相关工作与实际业务需要有较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网络舆情安全监管与预警的现实需求。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应用价值,它恰恰能将网络舆情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有机地契合起来,为网络舆情分析及预警应用系统的实现和应用提供一个系统化、整体性、宏观性的基础性平台,从而为政府和国家舆情安全监管等业务部门提供一个把握各阶层民众之民意的平台:通过捕捉和识别出苗头性、敏感性、倾向性的网络舆情信息,并及时做出警示性反应,实现对网络舆情安全态势的把握,将其牢牢控制在安全警戒的基线之下,防范负面网络舆情危害社会于未然。该指标体系也能从理论和实操层面指导网络舆情监控预警一体化的应用架构形成整体性效果,从而形成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发现、分析、监管、预警、处置和反馈机制。

2构建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

网络舆情安全体系构成了一个开放复杂大系统,应采用系统工程的研究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将这一复杂问题细化地相对简单。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是一个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问题,具体的研究思路如下:一方面,“舆情”即社情民意,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范畴,是需要定性描述的主观概念:由于反映民众意愿的信息是海量、零散、分散的,必须先通过舆情主题相关性进行分类与筛选,着重把握国家高层关心的舆情主题和社会民众关注的舆情主题这两者的交集,从而遴选出最能直接影响我国网络舆情安全的危险源和要素,以便从后续的技术操作上实现对海量舆情信息的筛选、主题特征的挖掘和分类聚类,从而最终形成最有价值的舆情报告;另一方面,“网络”属于技术层面的研究范畴,是需要定量表征的客观概念,对于它的研究比较复杂:这是因为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呈现多元化特征,包括传统交流模式(网络新闻、论坛/BBS)、即时通讯舆情模式(QQ、MSN、网络聊天室、电子邮件)、个人网站舆情模式(博客、微博客、播客、维客、聚合新闻、社交类网站)以及手机舆情模式(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手机电视)等,不同的数据源在互联网表现出的形式与具体参数也不尽相同,需要分别挖掘出在不同的舆情信息传播扩散的途径下的不同要素指标集和相应的子集。最后,在两方面的研究基础上,需要将“舆情”这一定性描述的主观概念“映射”到“网络”这一定量表征的客观概念中去,深入挖掘网络上所体现的舆情演变规律,对具体的网络舆情信息的安全程度进行评估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选取各层次评估指标,从而构建起安全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4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