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紧扣数量关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docx

如何紧扣数量关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如何紧扣数量关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

??

?

?

?

?

?

?

?

???

?

?

?

?

?

摘要:在小学阶段,基本的数量关系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方法,形成了一种策略。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基本数量的分析,应在中低年级就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理清基本的数量关系,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解决问题;理清关系;能力

引言:在新课改以来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信息的收集,以及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这恰恰是培养学生扎实的解题基本功,养成良好解题习惯必不可少的环节。1划分类型,夯实基础

在小学教学时期,老师们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通常状况下,1至2年级的学生们在解答数学习题时,只需要简单的进行一步化的计算即可,老师们不能忽视对小学低年级进行实际性问题的教学。处于小学低年级时期的学生,其已经大致的认知加减乘除法的规则以及内容,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们就很容易进入到之前学习的运算模块中,该时期所存在的各类实际性问题所应用的运算方式正确率低下,会存在各类的运算方式误区性问题,当学生们掌握全部的加减乘除法的知识之后,一些学生们在使用其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正确率极差,追其根源,就是因为学生们没有分析数学题目当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进而导致其解题错误。举例来说,在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过程中,设置题目:“20个学生,每5个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就该问题,小学生在拿到该题目之后,会直接拿笔写出20*5=100人,学生们没有正确的理解题目中所渗透出的数量关系,在批改之后,学生们就会在脑海中存在错误的认知,其解题不是乘法就是除法。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较好的应对老师的批改,但是若其题目产生变化,那么该习题的正确率仍旧会比较差,这就表明学生根本没有彻底的了解并明确其所存在的解题错误,在拿到该类型习题时,学生们必须要就该习题的题目条件进行分析,掌握其所存在的数量关系。老师要及时的提示学生,题目当中所说的每5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就是代表的份数的意思,那么20个学生是代表什么呢?通过该种引导形式,使得学生们了解20个学生就是总数的意思,就总数以及份数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分析,这里应当使用除法。只要把数量关系分析正确了,题目再怎样变化,正确率依然很高。因此在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就应当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讲明白,并将类型分清楚,使学生清晰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中的数量关系,将是关键的一环。也是为今后解答两步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础的重要一步。2.理清关系,明确方法现在关于解决问题的教学跟以前的应用题教学相比,形式变了,学习材料变了,但是,最根本的——数量关系不会变。其实,解决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提炼,体现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两步连乘实际问题的例题中“乒乓球每只2元,一袋有5只,求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元?”如果把这个问题直接放在学生面前,大部分学生会不知所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比较好。在教学时,教师把三个条件放在学生面前,问题不给出,让学生从三个条件中找到有关系的两者,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在三个条件中选择两个,那么这两个条件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这时便可以体现不同学生对数量关系的不同思维方法。学生可以选择“每只乒乓球2元和一袋5只”这两个条件,它们是单价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求出“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也可以选择“一袋5只和有6袋”这两个条件,找到相应的每份数和份数,求出“6袋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但是能不能选择“每只乒乓球2元,有6袋”这两个条件,学生会主动分析,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对应的数量关系,每份数和份数并不对应,所以不能将这两个条件放在一起。在选择完两个条件、提出问题之后,再让学生思考:刚才求出的量与剩下的一个条件又有怎么样的数量关系呢?学生很自然的提出了“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问题也就在学生不断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中轻松解决了。在进行对于实际问题的教学中,不能生硬地拿出题目,让学生生搬硬套地去做,而应该让学生有意识地寻找相关的条件,分析、理清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清数量关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一定会更有条理,即使是没有见过的问题,学生也建立了能独立分析的能力。

结语: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理清各个数量条件之间的关系,既能从已知条件入手,也能从未知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出所需解题条件,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应该掌握对比、分析、总结各个数量关系的能力,轻松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运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片断与思考[J].臧晓梅,许圣绘.小学数学教育.2016(23)

[2]在探究中构建关系模型——“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片段赏析[J

文档评论(0)

134****95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