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的文艺思想及现实意义.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论庄子的文艺思想及现实意义

?

?

——从文本探讨作者的创作风格及隐性情感表达?

【内容提要】

???庄子提倡自然本色之美,反对人为雕饰。遵循“天道自然无为”的规律,否定人的主观创造;采用荒诞、夸张的表现手法和离奇的寓言故事,表达“形残而神全”的理念。追求“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塑造一个超脱于天地间,清享虚静而卓然不群的精神模型。这个模型经过后世的不断继承和丰富,熏陶造就了一代代中国文人的为文处世之风格,求善求真之精神。

【关键词】?庄子思想;风格;情感表达

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年)名周,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继承发扬了老子的道家学说,是道家思想的的集大成者。以他为代表的道家文艺思想对我国古代艺术的民族特色形成起了很大作用。郭沫若曾说:“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他(庄子)的影响之下发展的”,[1](P59)?闻一多也认为“中国文艺出于道家”(见手稿)。?

?

????然而,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较为偏颇的看法:一提老庄,特别是庄子,就联系到“消极出世”、“逃避现实”等概念,而忽视思想中的有益影响。即使其哲学中唯心主义思想给他的文艺思想带来消极影响,但文艺思想是个综合体,还受到政治思想及世界观的作用,何况唯心主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并不是一味的起消极因素。庄子正是不拘一格的走出道理说教模式,其言谈内容不注重引经据典寻求历史依据,而是海阔天空谈笑风生般轻松自如。在阐述哲学道理的同时,张扬自我风格,流露真实性情。在他“大而无当,往而不反”,无可验证稀奇古怪的叙述背后,是对人生对社会严峻深邃的叩问;从他幽默诙谐的寓言故事,形象的比喻夸饰中跃升到体察、洞悉事物的本质,人生的真谛。诚如苏珊·朗格所说:“艺术家将那些在常人看来混乱不整的和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但是,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2](P24-25)?

?

一.关于《庄子》一书?

?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大体由庄子本人所著,外篇、杂篇则是庄周后学所作,因而难免有参差不齐之嫌。“其中境界高的,如《秋水》、《天下》等篇,可说尚得庄子的真精神,而思想粗俗的,如《骈拇》、《马蹄》等篇,虽说是庄子后学所写,但和庄子的思想不仅毫无所会,甚至于由曲解而至于变成了庄子的罪人。”[3](P13)?本文将着重于较为纯粹的内七篇。?

?

文如其人,《庄子》大都使用辛辣冷峭的文字,对社会上“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等诸多丑恶现象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抨击。他不仅长于论辩,而且冷嘲热讽的议论方式和生动活泼的描述构成了一种情感充斥、笔触纵逸、夸张渲染、意气纷呈的话语特征。有人说,庄子作书,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也是庄子文章的一大亮点。作为文本形式存在的《庄子》,千百年来一如始综,没有发生多大更改;然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庄子》,同样秉承“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共性,不同的人对庄子有着不同的认识。当然无论争鸣激烈到何种程度,也逃脱不了“哈姆莱特不会变成李尔王”的基准。也如瓦雷里所说的“他们既在又不在,既运动又不运动,这便是一部作品的文本。其存在的行为改变着精神,并按照其不同的本质及状态而引起构思中强有力的组合。但不管出现怎样的反动,其文本并不会改变,并能在另外的境况下和另外的个人的心灵中无限地激发千变万化的现象。”[4](P280-281)?

?

二.庄子文艺思想概述?

?

1.“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的审美标准?

庄子文艺思想的核心是提倡自然美,本色美;主张“无为”,反对人为的雕琢造作。表现在他提出的“天籁”、“天乐”之音,“解衣般礡”之绘画,“言不尽意”之文学等方面。在他“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强调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以人的主观意志去任意违背。可他走上向一种极端,否定知识,提出了“绝学”、“弃智”的主张,要求人们在无是非、无荣辱的虚无缥缈境界中逍遥漫游。?

?

庄子认为“道”无处不在,提倡尊重道,追求“应之自然”的艺术本色美。人如果在精神上达到和“道”合一的境界,做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下》),使“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那么可谓进入了逍遥之境界,“这也遂成为我国古代音乐、绘画、文学所不懈追求的一种艺术上的最高境界”[5](P15)?。?

?

魏晋时期的两位重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和钟嵘,就深刻受到影响,并把它贯穿在整个文学理论批评之中。如刘勰《文心雕龙》中讲“人文”起源于“自然之道”;在讲到诗歌的本质时说“人秉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明诗》);讲文学风格时强调贵在“自然之恒资”(《体性》)。钟嵘在《诗品》中品评一百二十多位诗人,其衡量优劣的标准亦

文档评论(0)

189****9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