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刻意练习读后感
刻意练习读后感1
近期,读了樊登老师讲得《刻意练习》一书,这本书给我的感悟好深刻,通过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以下几点。
1每个技能都是可以用刻意练习所达到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将这种训练地意识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当中,让我们的工作得到一步步的完善。
2刻意训练的步骤:引起兴趣——发掘动机——持之以恒地训练——设定反馈机制——不断追求进步。
3关于反馈机制设定,我觉得我们不仅仅可以做可观的实物做反馈,还可以用写作的形式进行输出,特别是写进步本这个事,我觉得也是很不错的方式,这会给每天的自己带来很多的直面的反馈。有些我们在脑袋里无法理清的思路,通过写作复盘的形式便可以得到解答,这是近期我写作的感悟,也与大家分享!
4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很多都知识技能的培训课程在我们眼前晃动,但若我们想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那在做抉择时一定要思量清楚,了解自己本身的时间可调动性也很重要。不要盲目地觉得这个好那个好,先确保自己的核心目标要完成再思量其他的,否则,便很容易陷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处境。
5刻意练习要达到的标准:要形成一种自动反射的程度。我觉得最好的就是把它当作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把标准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
最后说说我对樊登老师讲课的`感受:感觉很舒服,它跟得到的讲书最不一样的就是,得到的更多是一种理论性的陈述,而听樊登老师讲课则感觉像在听故事一样,樊老师会加入很多的个人见解和个人亲身经历或听到的一些故事,这个我是比较喜欢的。唯一不足的是,就没有整本书思维导图的图片,作为读者的我就怕自己将知识点遗漏,老师大概也是希望我们自己去总结吧!刻意练习读后感2
今年暑假,利用空闲时间阅读了《刻意练习》这本书。这本书今年的存在感特别高,我的很多研究生师哥也在阅读,学校的教育大咖都有推荐,我也仔细阅读了这本书,收获颇丰。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辩证地论述了“一万小时法则”,之前总以为这个法则是对的,毕竟观念里还是“熟能生巧”。人们一般认为,只要反复的练习做某件事情就能提高表现水平,以及某人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而常人难以望其项背时常被称之为天才。而作者在书中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一旦某个人的表现得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只有真正做到刻意练习才能突破提升自己,而通常“天才”也是刻意练习的产物。
简单来说,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长期大量重复练习。它包括走出舒适区、明确目标、保持专注、重复练习、及时反馈等核心特点。
因此练习时需要跳出舒适区,走到学习区,在学习区里练习,等到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区以后,再把外围的恐慌区变成学习区,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而这常说的一万小时法则,并不等同于刻意练习。事实上,各行各业达到杰出的.时间都不相同,而且如果没有遵循刻意练习的法则,即使你花的时间再长,你也不可能做到杰出。或许不需要1万小时,甚至超过一万小时。当门卫的大爷,守了一万小时的门,不可能说就是杰出的门卫。
以前我们一直认为“一万小时法则”是对的,就是说任何人在任何领域经过1万小时的锻炼,都可以很卓越。而《刻意练习》则认为,简单的说1万练习就能成为专家是不对的。刻意练习读后感3
人的一生总有一个目标,有的人对这个目标在刻意练习,而有的人却只是嘴上说说罢了,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刻意练习这个词。
美国一个著名的作家说过,一个人只要做一件是做一个小时做1万个小时就可以成为在这个行业的高手,我比较赞同这句话也比较反对这句话,因为一个混日子的人每天都在做这行工作,但是每天却没有刻意练习,他真的能成为高手吗?
我曾见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大学的教授找来一个人说。我每周给你上一节课只要你配合我完成一个工作,我就可以给你100块钱。那个人十分服从。第一个星期。教授说了一串数字,那个人只记住了前七个数字,第二周教练又随机说了一串数字,那个人记住了前八个。就这样每天每周不停的练习,不停的刻意练习那个人最后再一次舞台的表演上,在主持人说的`100个数字中成功记下了前72个字。但是也有人在不停地反超他。在一个日本的一个人,他记下了前400多位数字,在英国的一个人他也记下了前500多位数字。而这两个人不就是把第一个人当成他们的目标而刻意练习嘛,所以我们刻意练习还要有一个目标。
很多人都说我要减肥,我要减肥,可是他们却没有瘦下来,因为他们家里总是少了一杆秤。那个称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体重的测量,而且还是对自己的反馈。因为那一个秤可以反馈出你这一个星期或者是一天的行为举止。让你得以思考我为什么会增重为什么会减轻。而那些没有成功减肥的人,我相信你们家里肯定少了一杆秤。所以我们刻意练习也要给自己一个反馈。
刻意练习不是光嘴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