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找到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pdf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找到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河南高三10月天一大联考作文“找到和现代

生活的连接点”导写+提纲+优秀分论点+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找到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仅能让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重放光彩,也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

代青年,每一个人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应怎样去寻找“和现

代生活的连接点”呢?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读写结合的材料作文题目。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农业社会。现

代生活建基于现代社会,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如何

接续与传承农业社会形成的传统文化,满足我们的美好生活需求,这是值得思考

的现实问题。

传统文化作为数千年的文化结晶,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创造力与文化自信

自觉的重要载体,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化力量,它必然构成我们今天日常生活

的底色与依存的社会心理基础。我们深知传统文化在维系与服务当代社会方面的

重要价值,回答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生活的连接,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

谈。

1.现代人的精神生活需要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

2.现代人的社会生活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持与服务

3.现代生活需要传统文化的物质资源支持

写作时,考生可以立足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就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谈自

己的想法,注意抓住“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这句话。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

接点,可以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可以是科技的进步,也可以是最普通的日常生活……

可联系现实生活,体现出青年的责任担当和批判性思维,论证内容要充实,视野

要开阔。

【写作提纲】

怎样找到“它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怎么办)

写作提纲:(从材料中找,材料提供思考方向。)

1.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多元路径中找到连接点。(借助活动和科技)

(论据:各地政府重力打造的文旅活动,央视的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

河南卫视的各种奇妙游;博物馆的让文物活起来的“数字化技术”,自媒体的各

种传统文化体验视频;洛阳牡丹节唐装服饰秀、滨河公园的经典朗诵活动等)

2.从能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物质与精神产品中找到连接点。(产品)

(论据:承载文化的鼠标垫、帆布包、艺术品、书签等各种文创产品、汉服

等)

3.从传统技艺和娱乐“焕发新机”后,创造出的可沉浸式体验的情境中找到

连接点。

(论据:学习制陶、造纸、茶道传统技艺)

4.顺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从学校或社会团体设置的选修课程与活动中创造连

接点。

(论据: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话剧表演,经典文化社团、传统文化演讲。)

【分论点】

1.题目:《找寻连接点文化谱新篇》

①华夏文化,千年不朽。寻找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需以热爱之心潜心钻研,

坚定文化认同。

②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寻找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应以多元路径传承创新,

融入日常生活。

③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寻找与现代社会的连接点,当以青年之我肩担责任,

促文化延绵不绝。

2.

①回首浩渺历史,感知传统文化的厚重悠长,不忘本来,开辟未来;

②对接当代生活,重构文化新生的现实土壤,科技赋能,重放光彩;

③身担传承重任,兼顾优秀文化的前世今生,热爱文化,创新文化。

3.

①细品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认同,找寻传统文化连接现代生活之匙。

②创新传承方式,拓展传播路径,为传统文化插上现代生活之翅。

③开展多元活动,助力沉浸体验,助传统文化于现代生活中成风。

4.《潜心传承,科技助力》

①品悟传统文化,汲取精神力量,满足公众精神需求。

②借力科技手段,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沉浸式体验。

③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文化形式,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5.《与现代相连,绽新生之彩》

①凝神铸魂,潜心传承。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传统连接之基。

②守正创新,多元融汇。探索多元方式,对接人民需要,拓宽连接径。

③青春之我,砥砺前行。本勇担传承责任,运用

文档评论(0)

183****64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硕士生导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