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政策展望.docx

2000年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政策展望.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2000年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政策展望

?

??

?

?

?

?

?

?

?

???

?

?

?

?

?

一、基本状况和简要回顾

1.中国企业的基本状况

地位与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基本要素。企业的状况决定着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反映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状况,中国企业的规模结构和国有经济所占比重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中国企业的规模结构和国有经济所占比重

由表1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均有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是国有经济的具体体现并发挥着主导作用。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反映着国家的综合国力。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代表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

中小企业是中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具体体现,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以下重要地位与作用:①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的活跃主体。②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就业的主体。③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优胜劣汰机制的集中体现。⑤政府集中精力抓好大企业大集团的必备条件。

矛盾与问题。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传统体制下长期积累起来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如企业债务和社会负担沉重、富余人员过多、劣势企业职工生活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等。这些问题的集中表现,反映在企业这个微观层面就是经营亏损,包括明亏和潜亏;反映在国民经济这个宏观层面就是通货紧缩。据对中国工业企业亏损情况统计分析,从亏损面看,大型企业的亏损面为1/3,中小企业的亏损面为1/4;从亏损额看,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各占亏损总额的“半壁江山”;从亏损户数看,大型企业的亏损户数不足5%,高达95%的亏损户数均为中小企业,除上述明亏之外,1993年实施“两则”以后积累起来的尚未摊销的财务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等潜亏挂账也不容忽视。

造成上述微观与宏观经济问题的原因,从企业层面集中体现为资产质量差,从国民经济层面集中体现为市场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料等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当前,企业改革与发展面临三大难点:一是“人”往哪里去。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创造就业机会,就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而言,就是如何实现再就业。二是“钱”从何处来。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投资从何而来。是依靠国家出资办大企业?还是采取措施鼓励公民个人投资兴办中小企业?三是“资产”如何盘活,如何以较少的增量投资来盘活存量资产是关键环节。上述难点问题集中在结构(产品、组织、资本等结构)、机制(市场准入、运行、退出等宏观机制,企业发展、激励、约束等微观机制)、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等)、管理(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的内部管理)等4个方面。

2.1999年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的简要回顾

1997年中央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讲的3年,是指1998~2000年。1999年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3年目标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有4件关系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大事:一是政府工作报告就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和方针政策作出了具体的部署;二是全国人大修宪明确个体私营经济由国民经济的补充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并颁布《个人独资企业法》;三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1999年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中采取了加大企业改革与发展力度的重要措施;四是党中央召开十五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

回顾1999年,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抓大”,集中力量解决重点行业国有大企业的历史负担问题;二是“放小”,工作重点逐步由“放小”转到“扶小”,以解决融资难为突破口推动中小企业政策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

“抓大”呈现3条主线:一是重组。在政府的主导下,国家级直属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初步完成重组或分立工作,在同一产业领域一般都形成两个相互竞争的企业集团。以行政性垄断著称的电信等产业也在考虑关联业务和引入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开始形成竞争态势。在市场机制的引导和金融界的积极参与下,在建材等一些重点产业开始出现以中国联合水泥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以投资者自愿的、以资本为扭带的、多元持股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企业集团。国有重点企业的上市力度也加大。二是监督。按照政府机构改革要求,国务院各部门解除了与所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地方政府也开始按此原则进行政企分开。继续对国有重点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有关部门还出台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71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