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轼自我追求与旷达超然思想的研究.docx

对苏轼自我追求与旷达超然思想的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对苏轼自我追求与旷达超然思想的研究

?

?

马一丹

摘要:我们常说诗人波折的境遇是后世的财富,而苏轼可以说将这一论断发展到了极致。苏轼一生政治生涯十分坎坷,多次遭受政敌的排挤与打压,在人生逆境当中他展现出的超然与自我追求不但让人敬佩,更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传世之作。本文试着对苏轼的自我追求与超然思想分别从其顺境以及逆境中生活状态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苏轼;自我追求;旷达超然

[]:I206[]:A

[]:1002-2139(2018)-06-0-02

在文学意义上我们常把超然比喻成高超出众以及超出尘世的意思,这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对于生理、情感以及功名利禄的距离感。当人拥有了这种态度之后,不但能够抹去对于柴米油盐的追求,原理现实的负担,更可以直面惨淡的人生,进而获得超然于物外的人生态度。苏轼作为超然态度的代表人物,他一心向佛却没有用佛教的思想来否定人生,饱读儒家经典却没有被宦海的沉浮所吞噬。苏轼一生坎坷,但是他从来都是坦然处之,令人敬佩。读懂苏轼,对于走好我们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帮助。

一、热爱生活

苏轼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在少年时期,苏轼怀揣着极高的人生理想以及政治抱负进入了仕途。在1057年中取进士后,苏轼潜心研究社会学理论,并写出了《策论》等著名的书籍,不但提出了改革弊政的政治主张,同时也将革新派推上了新的顶峰。在这个时期,苏轼对于人生的仕途充满了期待,大有作为是他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自我追求之一。

然后,苏轼一生三次在朝廷为官,官至兵部尚书以及礼部尚书,之后又三次遭到贬谪,这样一次一次的升迁贬谪,尽管让他在入世与出尘之间走了许多崎岖的小道,但是也给了他充足的时间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为其今后保持良好的心态奠定了基础。作为政治上的牺牲品,苏轼一度穷困潦倒,但是他从没有悲观,更不是一个所谓的悲观人物。在数次被贬之后,苏轼依然能够保持坦然的心态,他热爱生活,对于人生功名以及利禄没有任何的追求,反而放眼天地之间,用超然于大地以及漂浮于半空的眼光欣赏著世界上别人发现不了的美,这就是英雄的苏轼、豪情万丈的苏轼。“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雪剑严相逼”的艰难岁月里,苏轼也总能够体会到不同的乐趣,他不但生出了“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概况,同时也具有悠然的感悟。苏轼也曾经想要过抛开一切,“驾一叶之扁舟”走遍我国的大好河山,但是他终究没有成为一名隐士。在他的眼中,超然的心态并不是躲避政治的工具或者是屏障,更不是躲避逆境的办法,他要学会善待人生。

笔者最喜欢的就是他的水调歌头中对于生活的诠释“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官场沉浮与历经的磨难让苏轼有“高处不胜寒”之感,但是他却意识到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所以人生本就是“自古难全”的事情,而他对于生活的热爱也尽显其中。

二、顺境中淡泊名利

对于淡泊名利,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都提出过不同的看法。范仲淹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张之洞更是有“无求便是安心法”的论断。淡泊与清心是每一个贤者追求的至高境界,在高官厚禄时若能够把握自己,泰然处之,才能够不受到世俗污秽的影响,才能够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份净土与超然。苏轼作为当朝第一名士,在出世之初就受到了举世瞩目。在这个时期,他并没有显得不可一世,反而对于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显得十分淡泊,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十分不易。当然,淡泊并非甘于平庸,实际上,苏轼从小就受到了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影响,在他守徐州时,由于黄河决口,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这个时期城池危殆,苏轼作为徐州太守,身先士卒,在一线坚持抗洪救险,终于与城民共渡难关,可以这样说,他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功名,不为了奖赏而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乌台诗案”之后,苏轼清醒地认识到事物发展的两面性,神宗的母亲曾经对苏轼青睐有加,她执政时期更是屡次招苏轼进宫,但是这个时期苏轼已经不为所动,认为官场的沉浮如过往云烟了。这个时期“人在玉堂深处”以及“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等词就是对于苏轼顺境淡泊处之最佳的证据。

三、逆境中超然面对

苏轼一生政治生涯十分坎坷,其更多的时间实在逆境中度过的。他将自己一生的政治生涯归结为“一生凡九迁”。在垂暮之年,苏轼再次遭贬,到了詹州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蛮荒之地,甚至被他称之为“一语不合,持刀工相向”。在这个毒蛇猛兽到处都是且疾病时刻威胁人们生命的地方,他对于贬谪具有了新的看法:贬谪是福气、贬谪是游玩、贬谪是致仕。

苏轼将贬谪作为福气,他在《食荔枝》中表现出了欣喜的一面,“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之后他喜欢上了饮酒、读书、赏梅的生活,这样俭朴的生活却十分的安逸,这与他当时的心境也相映成趣。“白发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比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51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