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用于原发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探究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价值。方法随机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74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分为实验组(37例,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眼压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控制总有效率(97.30%,36/37)高于对照组(75.68%,28/37),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明显,可对患者眼压进行有效控制。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原发性青光眼;临床价值
原发性青光眼为常见慢性眼病,需经长时间治疗对病情的发展加以控制,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疲劳与视野降低等,很容易形成不可逆视功能障碍,致使患者的眼部失明,对其生活与工作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1]。而小梁切除术为常规治疗青光眼的方式,然而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其眼部恢复。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原发性青光眼治疗手段十分有必要,以改善临床治疗现状,促进患者术后眼部功能的康复。
1资料和方法
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74例,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69.93±5.54)岁;实验组患者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龄(69.75±5.62)岁。比对两组入组时上述基线资料提示P0.05。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将穹隆部作基底做出结膜瓣,将面积大小控制在,而厚度应为巩膜厚度一半。随后,对小梁组织切除处理,面积在,呈长条形,需一并切除相应位置虹膜周边组织,并使用型号为10-0的尼龙线,对患者巩膜瓣进行缝合处理,一般是2-4针[2]。
实验组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使用2%浓度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对眼球麻醉处理,于上方拉直肌缝线以牵引固定,将穹窿部为基底做出结膜瓣,以角膜缘作为基底做出巩膜瓣,将0.2g/L丝裂霉素C棉片放置于巩膜瓣的下方,将时间控制在2-5min。随后,于9点亦或是3点位置进行前房穿刺操作,使房水缓慢流出,确保前房变浅,将长条形小梁组织切除,并在相应部位将周边虹膜组织切去,使用型号为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一般是4-6针[3]。将氯化钠溶液注入到前房内部,确保注入的平衡性,对滤过量进行仔细检查,对巩膜瓣下方液体的流出速度进行观察,将20000U妥布霉素与2.5毫克地塞米松注入到结膜下方部位。
评价指标
对患者眼压控制效果进行评估。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客观分析所得数据,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形式。
2结果
经比较,实验组指标较之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实验组、对照组眼压控制效果比较(n/%)
组别
n
完全控制
部分控制
未控制
总有效率
实验组
37
20
16
1
97.30
对照组
37
16
12
9
75.68
X2
7.4000
P
0.0065
3讨论
青光眼的疾病特征就是视野缺损、乳头萎缩、视力下降与凹陷,而诱发因素与病理性眼压增高以及视神经供血不足等有一定关联。在临床,结合病因、眼压与房角可细化成原发性、继发性与先天性青光眼三种类型。其中,原发性青光眼最为常见,一旦患病,其眼压会明显增高,对其视神经造成压迫,使患者的视力下降甚至是失明。
青光眼临床治疗主要选择小梁切除术,但常规术式的疗效差强人意。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对常规术式的改良与优化,其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可对房水流出量进行控制,通过可调节风险缝合巩膜瓣,能够保证前方深度适中,以免房水过浅而使患者发生低眼压或者是浅前房的情况[4]。
其二,对丝裂霉素的运用能够使瘢痕得到控制,保证巩膜瓣缝线松懈的时间得以延长,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其三,先进行穿刺操作,可适量放出房水,以免其突然放出而致使患者虹膜膨出。而且,借助松懈缝线的方式,能够对房水滤过量进行调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浅前房发生几率。
其四,可根据滤过泡、前房深度与眼压等指标确定缝线拆除的时间。
在以上研究中,实验组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较之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由此证实,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效果突出,可对眼压进行科学化控制,为术后康复提供了必要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体来讲,原发性青光眼是致盲性疾病,患者视神经被压迫后,其实力会有所下降,因而需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效改良了传统术式,使得临床治疗的效果显著增强。为此,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科学控制患者眼压,进一步优化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