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出走-我们是自豪还是反思.docx

制造业出走-我们是自豪还是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制造业“出走”,我们是自豪还是反思

?

??

?

?

?

?

?

?

?

???

?

?

?

?

?

文/岳振廷

最近,制造业中的富士康成为了国人的舆论焦点,其原因是富士[来自m]康将投资100亿美元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建一家新的LCD工厂。且一直期待制造业回归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郭台铭这一举动颇为满意,他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他(郭台铭)都是一个伟大的商人。”

说心里话,和福耀玻璃的曹德旺不同,郭台铭的富士康大陆工厂,过去在国人的眼[来自WW]里是一个有争议的企业,可谓是血汗工厂的代名词,特别是员工的连续“跳楼”事件,让人们无论如何对属于台资的富士康也爱不起来。更有观点认为,像富士康这样只产出GDP而对国内技术进步无益的企业,最好少引进为好。但今天富士康要到美国投资了。信息刚一披露,舆论一下子就开始沸腾,有的媒体说富士康要“逃离”大陆,更有些媒体呼吁富士康“不能走”。

对国内企业“走出去”,按说国家政策都是支持的,也都是挺有民族自豪感的事情,有些企业将此举作为自己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从目前“走出去”的企业情况看,一种是资源型的,如我国的不少企业在国外东南亚或者澳洲、非洲等地投资铁矿、铜矿、铝矿、镍矿等,并将这些矿产品运到国内进行加工,然后在国内外市场进行出售,大家都感觉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妥。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所指的“走出去”的制造业。这些企业如金龙集团的铜管制造,为了接近和稳定国外市场,降低运费成本等考虑,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铜管贸易“摩擦”,金龙投资建设了自己在美国、墨西哥的铜管工厂;此方面还有一些企业是为了转移过剩产能或者规避国外的政策壁垒,就在国外兼并或设立自己的工厂,如前面提到的福耀玻璃、万向集团等企业,利用所在国的优惠条件和自己的技术力量,占领和扩张国外市场。这些制造业企业的“走出去”是我们国家所支持的,国人是理解的,也同样不会陷入舆论的“漩涡”。

同样是制造业,为何唯独富士康的“走出去”却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呢?笔者认为,大家对富士康要“出走”之所以表现得如此不淡定,其实人们怕的不是富士康搬迁到美国,而是怕富士康“走出去”之后,与之相关联的其他苹果供应商群体可能会产生焦虑,“跟风效应”将会推动那些摇摆不定的制造商动搬迁的念头。这些企业一旦跟随搬迁,空心化的制造业对国内经济的打击将是致命的,这样的后果当然是我们以制造业立国的中国所不愿意见到的。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部分制造业正在“走出去”(这里用“出走”一词最为恰当)到美国也是不争的事实,商务部数据显示,到2015年制造业已经超过金融业,成为中国“出走”美国的主要行业,而中国吸引外资却出现了明显的放缓。大家清楚,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如果给我们提供就业机会和政府税收的制造业都想“出走”,也许一个或者两个制造业企业“出走”,我们感觉没有什么?但是像一些知名的制造业企业“出走”,对国家来讲可不是好兆头,我们哪里能自豪得起啊!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它们“出走”的原因是什么?更要反思我们哪些方面做的不到位?

其实,企业的“出走”,没有更多的政治因素,核心还是成本问题。正如福耀玻璃曹德旺谈起在美国投资的原因时曾表示:在当前的美国制造企业,除了人工高于中国外,其他的能源,土地,物流,金融成本都比中国要低,尤其是中美地价的对比差额甚至高达9倍,再加上美国的关税,这样以来在美国和中国生产同样产品,其成本价格已经相差无几,而且在美国生产还能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这样的比较优势,显然在美国布局工厂也是一次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好在国家已经发现了制造业存在的这一问题,并在深刻反思的同时采取了完善的举措。一方面通过金融政策进行调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资金脱虚向实,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就是降税降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成本,使制造业等企业全年减负超过1万亿元。因此,只要我们的政府及金融部门都真正抱有让利于企业、努力使我国制造业持续繁荣的理念,把国家的减税减费落实下去,我们还会有企业被迫“出走”吗?

?

-全文完-

文档评论(0)

137****77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