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五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五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年湖北省五市州高一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通过考察近代国人对月亮的认知、想象、书写,今人能够看到一个有别于古代中国、同外部世界关联紧密的、内涵复杂并带有一定现代性的“人文月亮”。

明清之际至民国时期西方月亮新知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曾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以天主教包裹月亮新知,其所传播的月亮知识一度在华占据核心地位。无论是传教士还是中国学者,他们都曾努力将中国传统天文历算与近代科学中的月亮新知相互调和,致力于将月亮新知本土化。月亮的神话成分受到冲击,对月亮的认识因此实现根本转变,但其中的传统人文内涵却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以新的方式实现演化和延续。

明清以降,月食认知的科学化趋势与朝廷救护月食制度以及民间有关救月习俗之间有着矛盾并存现象。月食新知的传入,乃近代国人最为关注的月亮新知的核心内容。相较于月食认知的这一科学化趋向,国人的月食“救护”实践却一直是相对滞后的存在。直到1908年底,清廷才宣布废弃沿袭两千年的传统月食“救护”礼制,最后几年还未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民间救月习俗的长期存续,有着情感化的人文因素交杂其间,救护者并非完全“迷信”,一点不知月食原理和成因,而主要是出于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的情感作用:这可亲可爱的月亮在她清光正圆的时候,突然受了侵蚀,不问是何原因,我们都觉得不能袖手旁观。敲锣打鼓去救,这是出于崇高的感情的自然行动,这种手段的有无效果是不成问题的。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人不乏对登月的想象。早在20世纪初,凡尔纳《从地球到月球》及其续编就被鲁迅等人译成中文,在中国风靡一时。随后中国人撰写的各种旅月故事也不断涌现,陆士谔1909年出版的小说《新野叟曝言》,曾讲述中国人制造“醒狮”号飞舰,将国人送上月球,并把中国国旗插上月球山顶的故事。作者设想“飞舰”之门能自动开关,不仅舰内配有“空气箱”,还有利用太阳能的灯光,手按特设键钮,刹那间载人飞舰就能上天,读之颇感惊奇。

在传统中国,与月亮最有关系的民俗文化,乃是中秋节或中秋月文化。它既能从民俗节日文化的角度反映中国一般月文化的独特面相,也能从月文化的整体高度,体现其近代演化的时代特点。在近代中国,中秋民俗受到商业化和新兴休闲娱乐风气的显著影响,中秋月常常被当作大众消费的对象。尽管祭拜月神、祈求团圆的中秋习俗还广泛存在,但精英人士却普遍认为,这一节日理当从“神的迷信”逐渐进化为“人的娱乐”,事实上,从迷信祭拜逐渐改造为公共娱乐,也正是近代中国中秋月文化变迁的一大特点。

月亮的文学和艺术书写,无疑属“月亮的人文史”中的重要部分。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老月文化的精华所在之一。不同的版本,故事情节各不相同,但最终表达出的主题,无不是对独裁政治的控诉、批判与反抗,以及对新世界的向往。“嫦娥奔月”故事的反复演绎,不仅展现了时代的变迁,而且参与推动了历史的变革。

(摘编自黄兴涛《什么是月亮的人文史》)

材料二:

现代天文学知识的传入是引动月亮人文内涵发生变化的重要力量,但并非唯一因素。应该说,近代以来月亮“人文内涵”的变化是各种因素发挥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事实上,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那些源自古老自然崇拜的文化习俗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解体。相对而言,月亮文化的保存比较完整,虽然有更严密、精确的现代月球知识的传入,但并未引发剧烈冲突,而是以一种相对和缓的方式,呈现出异质文化的同步运行状态。即使月亮“神话”不再神圣,但其强韧的“人文内涵”仍在不断延续,这也是我们探讨“人文月亮”的重要缘由之一。不过,这种延续仍需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比如在恋爱关系中,月亮化身为定情见证者与护情使者,也是中国传统月亮文化中相思情的自然延伸。再以中秋为例,从传统的月亮祭拜与现代消费主义兴起之后出现的公共娱乐,这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他们都处在中秋文化这根链条之上,总体上似乎并没有溢出。

在当代社会,月亮确实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呈现不断“退出”的趋势。她原本孤悬在夜空中,但在视觉上却经常处于“盲区”进而呈现一种“消失”状态,尤其是对于长期生活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kuaide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