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俗文化助力旅游经济.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发展民俗文化助力旅游经济

?

?

李淼荣

摘要:为推进千岛湖旅游转型升级,县政府先后下发了若干政策文件,明确乡村旅游是全县景区化的主战场,要始终坚持“乡土气息、美丽元素、景观风貌、文化内涵”要求,推进发展主题化、特色化、体验型、品牌型的旅游产业。政府、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发展特色民俗文化,对乡村旅游具有较高的促进意义,也越来越关注民俗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乡村旅游;分析研究

一、淳安发展民俗文化的现实基础

1.项目形式多样。据统计,全县共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5000多项,其中淳安三角戏、淳安竹马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八都麻绣、汾口草龙、海瑞传说、里商仁灯、青溪龙砚、三吹三打、富山露台、瑶山秋千等10项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另有市级36项、县级82项。祠堂类古建筑400余处。

2.乡土气息浓郁。淳安民俗文化活动地域特色鲜明,迄今均有百余年历史;且表现形式、内容均保持传统,有独特的魅力,旅游吸引力大。

3.民间艺人尚存。据调查,目前全县共有民间工艺人才606人,共涉及竹编、箍桶、雕刻、刺绣等19个门类。但在现有民间工艺类别中,真正与艺术相关的民间工艺类别仅有木雕(根雕)、刺绣(麻绣)、竹马、剪纸、泥塑、装裱、仁灯及草龙制作等8类,计173人,对民间工艺、民俗文化的制作、宣传展示有一定的人才支撑。

4.市场需求旺盛。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小安认为,“民俗游是中国旅游的后劲所在,是各地旅游发展的特色所在。”在规划和经营水平的基础上,民俗游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带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

二、客观条件和限制因素

(一)区位条件受限

淳安县域面积442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4.35%,是浙江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距杭州市区151公里。丘陵地貌的地形和“人依源居”的特性,从县城到偏远乡镇、村耗时仍长,不利于县外尤其是省市外游客的短途旅行和体验。

(二)村级发展意识不强

1.思想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经济轻文化”思维仍未改变,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群众对新常态下的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总以为文化建设抓不抓“饿不死人、冻不死人”,以致“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所谓认识是先导,这种思维方式,客观决定了民俗文化发展的内在原动力严重不足。

2.集体经济薄弱制约发展。作为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淳安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2016年全县425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0万元以下村有189个,占比44.47%;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村有149个,占比35.06%。大多数农村若无上级资金支持,无力对村传统民俗进行包装、展示和发展。

3.村中艺人存续状况一般。民间工艺人才年龄普遍较大,年轻人才较少。据2015年统计,全县民间工艺人才平均年龄56.9岁,其中60岁以上213人,40岁以下仅30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专以上学历仅7人,高中学历77人,初中320人,小学及文盲202人。目前经常从事或以此为职业的共253人(主要为竹编、雕刻、铁工、箍桶类),偶尔从事民间工藝的170人,很少从事或转行的183人。

(三)发展环境不优

目前,淳安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已经基本形成,但乡镇级非遗名录在我县还不趋完备,仅2015年在里商乡进行过试点。很多乡镇由于地处偏远,往往“轻普查重申报,重申报轻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有申报、无保护、无足够资金支持。如全县82项非遗技艺,很多处于压箱底的状态。

三、相关建议

(一)把握一个基本点

即应坚持将助民增收作为乡村民俗文化发展的主题。在当前普遍存在着的农民增收难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好现有底蕴深厚的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民俗旅游经济。

(二)建立二项机制

1.建立长效的传承发展机制。一是突出特色,统一规划。要突出新安建筑特色,突出特有的民俗文化习俗,依托区位优势和景区优势,探索建立良好的发展模式。二是深化“五级”保护机制。制定保护规划,完善保护举措,分类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抢救保护方案。要加强民间艺人队伍建设。三是开展抢救性保护。积极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鼓励和组织老艺人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和创作,鼓励民间艺人带徒授艺,对传承人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建立稳健的投入机制。一是要形成合力。应采取各种措施,更好地协调相关部门,充分整合现有的各种资金渠道、管理技术、人才和互联网等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对民俗文化发展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支持。二是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政府对必要的投入要进行一定的保障。同时,要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兴办。三是提升艺术品位。要聘请民间文艺家,辅之以乡村艺人对民间文艺进行编排、加工和提炼,使其更能充分展示鲜明的特征,更具艺术美感和文化品味。

(三)推进三项举措

文档评论(0)

南江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