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知识(18):古代的外交礼仪.docx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知识(18):古代的外交礼仪.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的外交礼仪

先秦时期,有朝觐、聘问和会盟等礼仪

朝觐,即诸侯觐见天子,主要是向天子汇报政绩。其实,这并非属于外交范畴。尚能算作外交的是,跟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周朝把这些民族称为蛮、夷、戎、狄,把他们的国家或部落看作自己的藩国。藩国首领来朝,行的是和诸侯一样的礼仪。

《周礼》记载,朝廷设怀方氏一职,负责上述事务。京城附近的诸侯,一年朝觐四次,为春朝、夏宗、秋觐、冬遇;其余诸侯根据封地的远近,一至五年朝觐一次;藩国之君,一世一朝。朝觐之礼的程序是:先郊劳,来访者到达京城边境时,王室派官员去迎接;将来访者迎到城中的宾馆,并设宴款待;接着是隆重的朝觐仪式,来宾在王室祖庙面见天子,进献礼品,行跪拜礼;诸侯和藩属要露出右臂,表示有罪,请求天子宽恕;最后,王室向来宾赠送车马等物,由专人宴请,并护送出境。

聘问,即诸侯亲自或派使臣出访另一个诸侯国。聘问之礼,体现平等友好的原则:行聘国与受聘国设置级别相对应的官员;无论国家大小、国力强弱,聘礼规格相同。《新序·杂事》:“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西聘晋,即向西出访晋国。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和霸主国的出现,中小诸侯对霸主国的聘问日渐频繁。聘问霸主,也称朝。如《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诸侯国之间有重大邦交行为,须请示霸主;霸主国新君继位或有喜庆之事,诸侯国新君即位或感谢霸主国之恩,要朝见霸主。《左传·襄公元年》记载,鲁襄公即位,卫国派子叔前往聘问。这种聘问礼的程序,与朝觐礼相近。

会盟,是先秦时期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一种仪式。较小的诸侯国为了抵御大国侵略,联合作战;较大的国家利用自己的实力,胁迫小国加入自己的阵营,都称会盟。西周,会盟的召集和主持权掌握在王室手中,诸侯不得私下会盟。春秋战国,随着王室的衰落,会盟的控制权转移到实力雄厚的霸主手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连续伐赵获胜后,“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在渑池,赵使者蔺相如机智勇敢,挫败了秦王,使秦“终不能加胜于赵”。会盟成为诸侯间解决冲突、协调关系的手段。会盟时,参加者口吸牲畜的血或蘸血涂在嘴唇上,以示立盟之诚,这一仪式叫歃血。

九宾礼,是古代最隆重的外交礼节。从殿内向外依次排列九位礼仪官员,迎接宾客时高声呼唤,上下相传,声势威严。这原是周朝天子接待诸侯的重典,到了战国,王室衰微,诸侯称霸,九宾之礼也为诸侯所用。《战国策·荆轲刺秦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秦王用最隆重的礼节接待荆轲一行。?

赋诗言志,是春秋时期外交礼仪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在朝觐、聘问和会盟时,常借用诗经章句,委婉地表达意愿。如伍子胥帅吴国大军回楚国复仇,申包胥出使秦国求救,在秦庭外大哭七天,感动了秦哀公;秦哀公接待申包胥,吟《诗·秦风·无衣》中的“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达出兵救楚的决定。赋诗成为一种特殊的外交语言。

汉唐至明清,基本上沿袭朝觐式外交礼仪

先秦时期,中原王朝与周边藩国的交往相对较少。汉朝时期,少数民族国家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朝廷与这些国家的交往也日渐频繁。汉宣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发出书信,表示愿意归属汉朝,打算亲至长安向宣帝赞谒称臣。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受到汉宣帝的隆重接待。虽然汉朝把他摆在诸侯王之上,但仍然是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唐朝以来,古人开始把与外藩交往同内臣交往区别开来,有了初步的外交观念。但是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中原王朝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将外邦来华看成是归顺,一直没有彻底摆脱把他国看作是中华帝国藩属国的观点,所用礼仪仍然是朝觐天子的礼仪。

唐朝的外交礼仪有明确的规范。专门的外交部门叫鸿胪寺,其管辖的典客署主要负责招待外宾。专门接待外国使者的国宾馆叫四方馆。藩王来到京城,皇帝派使者在国宾馆门前迎劳。奉见之日,由官员将藩王先引至太极殿阁外,然后击鼓奏乐,皇帝登御座;二次奏乐击鼓,引藩王入殿;藩王再拜稽首后,由侍中宣读制书、敕命,引藩王升坐,皇帝进行劳问;第三次奏响鼓乐,藩王再拜稽首,以示谢恩。皇帝再择日为藩王举行宴会,藩王于宴前奉献礼品,皇帝于宴后给予赏赐,以表嘉奖。

宋元明各朝,都有外藩来觐见的仪节,大体上沿用唐朝的体制。直到清朝前期,这种天朝中心观念下的不平等外交礼仪,都合理地存在着。刘锦藻《清朝续文献统考》概括:“迄乾隆五十年,我为上国,率土皆臣,无所谓外交也。”

晚清时期,外交礼仪发生根本性改变

清朝,外交礼仪开始发生变化。康熙初年,外国使臣入贡,接待之礼稍与藩属不同;雍正年间,罗马教皇遣使来贡,世宗许行西洋礼,握手相见;乾隆年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朝见清帝时拒绝下跪,而代之以屈膝之礼。此后,朝觐式的礼仪被打破,清政府开始接受当时国际上已经或者正在逐渐被公认的某些外交礼仪,如国家之间互相派遣常驻大使,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