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姓名权.pdf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姓名权--第1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姓名权

姓名权是人格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人的基本人权。

自然人因姓名而与他人相区别,自然人又因姓名权的行使而使其人格

利益及非人格利益得以维系和延展。自然人是否享有独立的姓名权以

及姓名权能否在吻合公序良俗的基础上自由行使,直接关涉自然人的

人格平等与人格尊严。因为,姓名乃人的符号标记,是自然人在社会生

活中的延伸,是自然人的存在方式。由于自然人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

性的统一,故自然人与其姓名相同一。姓名是自然人重要的人格利益,

姓名权是自然人重要的人格权。

一、姓名权的近现代审视

近现代的生活场景以工业文明为标志,以个人主义的最终确立为依皈,

个人主义衍生出人格的独立、平等与自由。个人主义之下的“姓名是

公民特定的人身专用的文字符号,是公民自身人格特征的重要标志,

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文字符号。”[1]姓名中的“姓”虽然表达了血

缘遗传关系,但名则体现了人格的独立。故姓名权是“公民决定、使

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2]近现代关于姓名的法律规

定,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且姓名的权利性质也在发生演变。最

初的姓名权表现为公法性质,且权利内容以姓名的变更、取得为限。

如“17世纪始见关于姓名的公法规定,但其内容不过规定姓名不得任

意变更,变更须得政府的许可。这并不是关于姓名权属人格权的规定,

尚未认姓名权为一种私权”。[3]即便是19世纪初期的立法,如奥地

利民法、萨克逊民法等,也仅规定了姓名的取得方法,未将姓名权定位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姓名权--第1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姓名权--第2页

为私法性质。及至20世纪初期,姓名权才被定位为私法性质。私法性

质的姓名权的出现,以“平等、民主、博爱”的人文精神为立法基础。

基于人格的独立平等,姓名权不再具有身份箝制的色彩,即不再以身

份的高低、性别的差异、辈份的尊卑等决定姓名的有无及行使,姓名

权成为人人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只要是自然人,就有姓名权,姓名权

演化为一项人格权。伴随姓名权由公法范畴向私法范畴的移位,由身

份权向人格权的演化,由实然的权利转化为应然的权利,姓名权也由

最初的取得、变更的权能,拓展为使用和救济的权能。如《德国民法

典》第12条规定了姓名的使用及姓名利益的维护,《瑞士民法典》第

29条规定了姓名被冒用时诉请损害赔偿的权利。上述规定使姓名权

的内容日臻丰富与完善,对姓名权人利益的维护更为具体和充分。

中国的近现代是姓名权得以规制的时代。在近代,基于变法维新、变

法图强的思考,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国外器物文明的同时,开始学习

国外的制度文明。其中,法律的学习与移植是重要内容。伴随“天赋

人权”、“民主政治”、“人本主义”精神在中国的传播,人格的独

立、平等与自由成为学习和移植外国法律的前提和基础。尤其在仿效

外国相关立法例的同时,植入了人格平等与人格尊严的理念。如《大

清民律草案》关于姓名权的规定就摒弃了古代身份法的特点,体现出

权益平等救济的内涵。民国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民法》也就姓名权

的被侵害提起侵害之诉进行了界定。上述规定使我国的姓名权开始纳

入民法保护的范畴,体现出私法的性质。1986年4月通过的《民法通

则》则将姓名权纳入了人格权的保护范畴,从而使姓名权成为一项独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姓名权--第2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姓名权--第3页

立的人格权。

姓名权由实然向应然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承载了观念的变

革、法律的更新、习俗的超越及人格的解放。但就其实质意义而言,

姓名权由最初的基于风俗习惯的调整到近现代的基于法律规范的调

整,演绎

文档评论(0)

1637142147337d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