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提升课堂:如何提升学生古代诗歌阅读的关键能力
对于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而言,高考更关注学生对所学古代诗文必备知识的储备与运用,以及由此而生成的阅读古代诗歌的关键能力。
古代诗歌阅读的必备知识是在高校专业学习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年高考考查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试形式和教学实际情况系统整合、掇菁撷华而成的,诸如:古代汉语知识、古代文化文学常识、古代诗歌特点、古代诗歌阅读方法及规律等。阅读古代诗歌的关键能力,指在阅读古代诗歌过程中,灵活运用必备知识,对其内涵意蕴的审视阐释能力。很显然,该能力不仅包括学生已经获得的能力,还包括在未来阅读中获取新体验新知识、构建新知识体系、培养审美情趣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备考古代诗歌阅读时,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强化储备必备知识和提升关键能力的意识。
一、迁移运用常见文言知识
对于语言类学科而言,语言释义能力是知识获取能力群中的考查重点。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学的古代诗歌与文言文一样,都是以规范的古代汉语为载体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一定量的古代汉语知识,是解读古代诗歌的必备知识,而能够随特殊语言情境准确迁移所学知识,则是阅读能力的有效体现。与此同时,常见的古代汉语知识也是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的重要考查内容。
(一)常见文言字词意义的运用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2020年全国卷Ⅰ)(原题略)
A选项“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选项中“与外界不通音讯”的说法与题目中“见寄”(寄给我)的含义相矛盾,“见”置于动词前,翻译为“我”,大家并不陌生,“君既若见录”“见笑”“见谅”等都是很好的范例。
(二)省略成分的补充
1.省略主语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2020年全国卷Ⅱ王安石《读史》)。
B选项“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第一句“自古”之后省略的恰是“高人贤士”,这一选项的表述也是准确的。
2.省略谓语动词(特别注意表现联想、想象意义词语的省略)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2017年全国卷Ⅱ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这两句应是苏轼遥想苏辙在塞外大漠怀国思乡的情景,省略的“遥想”作为重要的动词,体现了苏轼对兄弟苏辙由衷的惦念之情。
3.省略宾语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2018年全国卷Ⅰ李贺《野歌》)。
简答题为“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很明显“寒风”不能变“春柳”,一定是“变为”之后省略了“春风”,于是就有了“春风扶柳”的美景。
4.省略动宾、介宾短语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2016年全国卷Ⅱ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貌不同”的一定不是“画工”,而是他们所画的天马;“是日”之后也省略了“把天马”这一介宾短语,省略内容的及时补充,使得诗歌内容生动活泼。
5.省略关联词
“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2020年全国卷Ⅲ陆游《苦笋》)。
C选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阅读诗歌后不难发现“约束儿童勿多取”的原因是“放使干霄战风雨”,要让苦笋顺利生长,在迎风斗雨中,磨炼成才。
(三)适时调整语序
“苦教短李伏歌行”(2017年全国卷Ⅲ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苦教短李伏”应为“教短李苦伏”。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2020年全国卷Ⅰ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栖野鹤笼”是“野鹤栖笼”,“施山僧饭”是“山僧施饭”。
备考建议:基于高考古代诗歌重视古代汉语知识的考查,考生应重读并整理高中必修、选修课本中文言文、古代诗歌的课下注释,并注意文言文翻译技巧在阅读古代诗歌时的灵活运用。
二、巧妙融合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的交互融合,也包括不同层面之间、纵向的融会贯通,即各个知识点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处于整体知识网络之中。在高考考查过程中,古代文化文学常识与古代诗歌阅读融合得非常巧妙。
2016年全国卷Ⅰ李白的《金陵望汉江》,简答题分别为“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作答时容易忽略试题提示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这句话在提醒考生要注意知人论世,知道了这一层就不难理解,身逢盛唐,身怀“安社稷”“济苍生”理想的李白,以激流奔涌、势不可挡的长江水为文来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的气势,更不难理解他在太平盛世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又如“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2020年全国卷Ⅰ陆龟蒙《奉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指导:名句默写分析及备考方略.docx
-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观点类”议论文写作的三种论述思路.docx
- 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你如何看待“云祭扫”现象?.docx
- 高考模拟作文“根基与创新”升格导写.docx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理性的力量”主题导写及范文2篇.docx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高考作文要注重理趣与思辨.docx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优点”与“缺点”导写及范文展示.docx
- 高考作文写作主题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docx
-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2023年新高考Ⅰ卷作文“好的故事”导写及范文4篇.docx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登山的三种态度”导写及范文展示.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