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上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参考教案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资料.docVIP

部编四上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参考教案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本课设计力求突出学生自主性阅读和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揣摩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以此思考自己的志向。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整理周恩来总理的相关资料及当时的社会情况。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搜集资料,阅读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其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读文释题

1.教师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读书?

2.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预设:为父母、为了以后有好生活、为了考大学……)

3.教师由问题引出课题。

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是这样回答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板书题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学生读课题,借助工具书解题。

要求:读准生字“崛”,理解“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之”是“的”的意思,整个题目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兴起而努力读书”的意思。

5.介绍周恩来总理,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

多媒体出示周恩来总理图片,学生分享搜集的少年周恩来勤学读书的小故事。

6.过渡:是什么事情让少年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呢?那时的中国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始,是教师教学的开端。用问题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直接指向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

二、朗读课文,检测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强调读文要求。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碰到新词语,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

(3)思考: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词,识记字形。

(2)课件出示词语:

崛起模范魏校长清晰淮安疑惑训斥

3.书写指导:“肃、赞、疑”。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肃”是独体字,书写时应注意其笔顺。(横折、横、横、竖、撇、竖、撇、点)

“赞”是上下结构,部首是“贝”。书写时注意第一个“先”最后一笔是竖提。

“疑”是左右结构,第一笔为短撇,左下部“矢”最后一笔是点,书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书空生字,感受字的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在书后生字表中描摹,再独立练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5)师生共评后,学生修改。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比较多,词语也较难理解,给学生深入学习带来了障碍。本环节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主识字、学词,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为深入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1)默读课文,注意要有一定的速度。

提示学生默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能一目十行,不求甚解。

(2)画一画,文章写了哪三件事?简单概括。

2.讨论交流。

第一件事: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件事:少年周恩来刚到奉天,就听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难以忘怀。

第三件事:少年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的见闻。

3.理清课文中三件事的因果关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围绕少年周恩来“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和“爱国忧国的情怀”这两方面来谈。

4.认真默读第11~17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三件事上,你对少年周恩来的印象怎样?

设计意图:“学会抓住重点句段,理清文章的结构,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学生的一项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以上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回顾内容

1.导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少年周恩来立下的誓言。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齐读课题。这更是他终身奋斗的目标,请大家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读课题。

用有气势地朗读调动学生的情绪,为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铺路。

2.回忆课文中讲述少年周恩来的三件事,分别用三个词来描述少年周恩来的感情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立志——疑惑——气愤。)

3.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回答:是什么原因让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中华不振)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围绕文章主题设疑,启发思考,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训练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为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同时,抓住关键词语,形成教学主线,使课堂“提纲挈领”。

二、补充资料,了解“不振”

1.齐读“中华不振”的语段,在文中画出让你感到“中华不振”的语句。

2.交流作业成果,介绍少年周恩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风的故乡 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风的故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