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VIP

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知五言律诗的声韵美。

2.品读诗歌,赏析意境美和哲思美,体悟诗人情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领学生品格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诗歌,赏析意境美和哲思美,体悟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领学生品格发展。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诵读),赏析法(炼字炼句),讨论法(交流体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歌

一千多年前,唐朝有一位诗人王湾,告别家乡洛阳,行走远方。独特的江南景致,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这位远离家乡的年轻诗人产生了深刻的体悟,于是题诗一首,即成盛唐诗中的极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次北固山下》,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

二、品读赏析,探究诗歌

(一)初读,感声韵

1.读准标题,理解标题意思。

2.轻声自由地朗读诗歌。

3.出示诗歌的诵读提示,并按要求诵读诗歌。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提示:五言律诗一般是二三节奏;读时遵循“平长仄短,入短韵长”的诵读原则。尤以偶句的平声韵脚“前”“悬”“年”“边”应拖长音,稍作停顿;奇句尾字“外”“阔”“夜”为仄声,则应稍微急促些。而“达”是入声字,归仄声,亦读得短而有力些。

4.说说诵读感受,感知诗歌的声韵美,对诗歌内容有初步认知。

(二)细读,赏意蕴

▲第一步:感受思乡浓度。

1.师:提到羁旅诗,我们会马上想到一种深嵌在我们文学素养库里的非常熟悉的情感——思乡。请把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思乡之情的诗句读出来。

品读“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体悟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1)诵读诗句,想象大雁北归的画面景象,点拨“大雁”意象。明确: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2)咬文嚼字,并结合助读材料比较“何处达”与“何时达”的区别,从而表达诗人那份“乡书无处可寄、无人可托”的思乡浓情。

诗??句

助读资料

原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改句:乡书何时达?归雁洛阳边。

古代交通不便,古人出门在外,主要依靠书信和传语方式与家人联系。而唐代传递家书主要还是依靠朋友。如: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总结】:“何处”是指“何处能够遇到可以帮忙传递家书的人”。“何时达”是说乡书已经寄出,不知家人何时才能收到;故“乡书何处达”可以理解为:乡书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能够托何人送出都不得而知。显然那份“乡书无处可寄、无人可托”而导致的思乡情也愈加浓厚起来。

(3)再次诵读尾联,用声音去传递出诗人的思乡浓情。

(读时饱含情感,语速放缓,“何处”“洛阳”重读,“边”字拖长音。)

?2.叶嘉莹教授说:“江南既是异乡,游人原为客旅”。那么你还能从诗歌的哪些字词句中读出作者的思乡浓情呢?

(“次”为在外,“客路”他乡;“一帆”寂寞;“残夜”无眠,“旧年”即过,在对这些看似不动声色的字词的品读中,作者的思乡情可谓浓度满怀。)?

3.声出于口而发于心,带着浓浓的思乡情绪体验,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设计意图:走进古诗,要读出其中的滋味,就要真正走进诗句中去品读赏析。这一环节,开门见山,从尾联入手,以诗解诗,在勾连印证、对比鉴赏中,以及抓住诗歌本身的内在逻辑,对诗句字词进行原生态的解读中,诗人思乡浓郁的情绪密码便逐渐破解出来。】

▲第二步:感悟胸怀气度。

1.?对于该诗,有一读者写下了自己的阅读批注。你是否赞同他对诗人情感思想的判断?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岁末年关,回家是每一个在外奔波的人最深的执念,而诗人此刻却依旧身处异地江南。“孤寂一帆,江海茫茫”,而家却成了远方,想必诗人的内心是充满了凄凉哀伤吧!

?各抒己见,对该读者的观点持质疑或否定态度,理由可参考如下:

(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文字深处去品读赏析首联、颔联和颈联。)

(1)从色彩角度品读“青山”“绿水”的丰富意蕴。

解读:眼里山青水绿,春意生机。这是诗人在岁末的家乡未曾看见的景象。江南早春,在作者眼里色彩明媚,诗人的心仿佛也跟着明媚轻松起来。

(诵读时“青山”“绿水”应重读,且可读得稍具活泼些。)

(2)体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境美。

揣摩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用第一人称“我”来描述诗人的心理活动。

解读:潮平岸阔,风顺柔和,茫茫天地间,一帆风顺,寓意好,一切都是正好。“平”“阔”“正”“悬”,即是写景,更是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奇特景象展现出来。这是一种无比惬意的江南水乡风光,使诗人在观赏体悟中产生出了愉悦的审美快感,慢慢地也就有了心与物的和谐。

心理活动:我站在船头,眼睛所及之处,潮平岸阔,风顺帆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oc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快乐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