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10 哲理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docx

【古诗词鉴赏】 10 哲理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赏析】10哲理诗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

(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考点阐述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

1.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常见题型

常见题型

2.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技巧1

技巧1: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等。

哲理诗

方法点拨

方法点拨

技巧

技巧2: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例题精析(一)观书有感

例题精析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②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③徘徊:来回移动。④为:因为。⑤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⑥那得:怎么会。⑦清如许:这样清澈。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这首诗的第一、二句表面上是描写明澈如镜、令人赏心悦目的池塘美景,但实际上是在比喻什么?▲技巧1

【解析】: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案】:将方塘比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明净,说明了读书给人带来的乐趣。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的清澈,诗人想说明什么道理?▲技巧2

【解析】:深入了解诗句含义,重点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答案】: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文化修养。

3.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解析】:先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翻译,然后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案】: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4.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技巧2

【答案】:人的要常常读书多读书作为知识的源头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

5.选出对朱熹《观书有感》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是一首因读书有感而写下的说理诗。首句将书比作“方塘”、明“鉴”,新颖巧妙,极便开启后句。

B.次句“徘徊”二字,十分传神,使整个画面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刻画出天光云影,流连忘返,情态毕见。

C.第三句,作者问注入“方塘”的水“渠”,何来这么多清澈的水流,实叹知识之源无穷。

D.“源头活水”四字比喻治学要有丰富的知识源泉,要博览群书,不断储备,源头充实了,水自然源远流长。

【答案】:C

(二)《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①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②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③各不同:各不相同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