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金陵》朱敦儒诗词赏析及中考题(含答案).pdfVIP

《相见欢-金陵》朱敦儒诗词赏析及中考题(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见欢-金陵》朱敦

儒诗词赏析及中考题

(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相见欢金陵》朱敦儒诗词赏析及中考阅读题答案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

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为抗金

前线。

这是一篇忧心国家抒发爱国之情的词作,同时表达了

作者对当朝的悲愤和不满。

导读:自古以来,文人登上亭楼总会生出诸多的感

慨。诗圣杜甫登楼而生“万方多难”,许浑登楼而有“一

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楼而发“欲回天地入扁

舟”之感。虽然不同时代的文人,感慨不同,但是登楼抒

发感慨的风气一贯有之,朱敦儒也不例外。

字词解释: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

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2

收:收复国土。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

兵破坏。

作品翻译: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

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

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

过扬州。

作品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

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

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中心思想: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

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

议。

作品表现手法: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

法。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

暮色中了。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

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

亡。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3

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

边秋色,万里夕阳。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

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

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

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

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

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

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

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

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其实不然。

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

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

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

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

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

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

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

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

复的愤慨和抗议。

4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

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

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

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

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

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词牌名:

文档评论(0)

177****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