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联结优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ocx

打通联结优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打通联结”优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

?

摘要:通过物理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实现“联结”是优化教学的路径,就要打通文本与生活、个体与他人、当下与过去的“联结”。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对指向联结的教学设计重构、科学方法串联实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使相关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观,践行整体实践观,打通“联结”,优化教学,促进真实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打通联结;优化教学;物理教学

:G427???????????:A?????????:2095-624X(2019)34-0016-02

引??言

物理学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哪儿?是它的简约美。如质能方程,告诉我们任何微小的东西蕴含的能量都是巨大的。“简单”“朴实”“高效”是物理教学的追求。笔者通过对教学的不断探索,逐步发现,优化教学的路径就是实现“联结”,打通文本与生活、个体与他人、当下与过去的“联结”。没有联结,就没有真实学习的发生!如何实现有效“联结”,是激发持续教育科研的动力和优化教学的策略。联结的达成,可以让已有成果和未知世界发生反应,生长新枝,催生新果[1]。

一、指向联结的教学设计重构

指向联结的教学设计重构是指从联结的视角,重构教学内容、环节、活动等的设计。物理学的根源是物理现象。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背后,可能具有相同原理;同一物理规律,又可运用到多种事实中去。“由简变繁,将繁化简”是实现联结的一种思路。笔者通过开展课例研究,从最熟悉的内容入手,重构课堂设计。

案例:一根木棍

“浮沉条件”一节的重点是浮沉条件的内容和应用,本质上是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用“一根木棍”可打通联结。

联结1:由木棍到密度计

一根木棍,放入清水中,处于漂浮状态。这是认识浮沉状态。

若把这根木棍放入一种未知液体(酒精或盐水)中,液体是酒精还是盐水?根据物理原理可知,仍然漂浮的木棍浸入水中的部分变少,则未知液体是盐水。如果在这根木棍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做上标记A、B,再将木棍放入更多不同的液体,在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做上标记C、D……若把做了标记的木棍放入某种未知液体,与哪个标记相平,这样就可以判断液体的种类了。由此,做成了一种可以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这就是密度计。

联结2:由木棍到轮船

同样是漂浮状态,如果将木棍视为一艘轮船,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后,其吃水线的变化与木棍上的标记线道理相同。

当然,这个木棍也可以被皮球、杯子等代替。这样的教学,有别于以往的将轮船和密度计分开讲授,导致内容较多,学生不容易把握本质,易被现象迷惑的情况,而将不同应用作为“一件事”联结,也提升了学生的建模意识。

联结继续。在学生学习简单机械的时候,这根小棍又起到联结作用。

联结3:由木棍到杠杆

若将小木棍绕固定点旋转,这就是杠杆。移动支点位置,或仅改变施力方向,比较工作结果,可引出力臂的概念。

联结继续发生。

联结4:由木棍到滑轮

由多个木棍组合,形成相同支点的杠杆,这就是滑轮。

一根木棍,既整合了章节内容,又串联起不同章节,使原本跨越大的内容浑然一体,回归“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观念,从而可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指向联结的用科学方法串联实验

指向联结的用科学方法串联实验是指以点带面,提炼教材中的教育素材,以物理知识教学为背景,将科学方法作为知识的脉络去组织。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实验,都是配合教材内容设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对实验思想与方法讨论较少。虽然在教学中已经或多或少提及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但由于教材是按知识系统排序的,有关方法的内容难免蜻蜓点水,加之对方法的理解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材往往对重要、常用的思想方法的呈现不甚明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实验教学特有的教育价值。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纳与总结。在教学中,笔者利用科学方法串联实验的做法,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途径是,以某个科学方法为横坐标,不同实验内容为纵坐标,进行罗列,引导学生在对比中领悟方法与内涵,体验科学方法的根基作用。以“压强和浮力”的知识为例,如表1、表2所示。

四个实验都是转化法的具体运用,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感悟将不能直接测量的量转化为可直接测量的量的方法与内涵。笔者通过两个规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体验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三、指向联结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指向联结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是指对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行分解,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在阅读中习得的理论,需要在实践的田野中获得生机,验证就成为必由之路[2]。为了检验,也为了实施能在实践中找到一条“联结”教学的基本策略与路径。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遇到这样的共性问题,学生在解决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5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