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

?

张海艳

一、教材分析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四单元的主题是解放战争。本单元总体要求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牢记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本单元共设有《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国大典》两篇精读课文,而编者把《千里跃进大别山》放在本单元开篇之课,可见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解放战争中所具有的战略意义是非同一般的。

二、学情分析

相对于《开国大典》,学生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了解不会很多,对于当时的战斗形势的严峻认识也不会很深刻。由于年代久远也不能很好地感受到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高超的指挥风采。

三、目标预设

根据编者意图和本单元训练重点我确定如下: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识记生字,正确读写12个生字,掌握跃进、不约而同、狭路相逢勇者胜等词语。

3.读懂课文,感受刘邓首长的指挥风采,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受到革命豪情的熏陶和感染。

4.阅读中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每次出现的含义。

四、重、难点

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含义,感受革命豪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把朗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注重朗读指导,在语调、语气、语速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因此,我重点抓住“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来深入品读。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三次,第一次出现在刘邓首长的话中,让学生能通过品读感受到时当时情况的艰难、形势的严峻,读出首长的果断决定,志在必得的决心。第二次出现这个命令在战士们心中传达,读出战士们获得的鼓励,增强了战胜敌人的勇气,读出每一名战士都是一名勇者的气势。第三次出现在“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读出胜利的喜悦,对每一战士的敬佩之情。

五、根据以上预想,预设如下教学思路

(一)释题切入,千里跃进大别山

出示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地图,简介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并在大别山地区建立了根据地,进可直插敌人心脏——南京,退可与其他根据地互成犄角之势。所以这一仗志在必得,这一仗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二)初读课文,感知“跃进”过程

1.初读感知,文从字顺

2.再读文了解文章大意

3.再读文,读文思考: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刘邓首长又是怎么指挥的,战士们又是怎么跃进的?跃进的结果怎么样?

(这是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整个战斗事件脉络发展。这样的设计也符合教科版教材的从整体入手理解课文的要求)

(三)精读课文,披文入情,深悟“跃进”内涵

1.让学生明确战斗的背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原因,了解当时险恶紧急的战斗形势。

2.了解我军的战略方针,那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通过学生自读,小组内合作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在当时的形势下,“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战略方针制定的果断与明智。

3.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展开想象当时激烈的战斗经过和场面,这也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决策的最好体现,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观看影视资料等教学手段让“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学生心中形成恢弘的场面,让“狭路相逢勇者胜”成为学生理解的突破点,使教学重、难点不再成为理解上的难点,而是唤起了学生主动、深情的情感投入,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紧张激烈的战斗和豪迈冲天的革命豪情。

(四)自主讨论,升华“跃进”精神

通过前面深入的学习,同学们此时已经对“跃进”精神有了升华,进一步认识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深刻含义,而我也将会让同学们带着这样的豪情,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进行积累内化,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跃进”精神,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样,整节课同学们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中不断受到感染,真正形成了有个性的学习,有个性的理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西牡丹小学

?

-全文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5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