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朴学完整版本.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朴学朴学,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出现的一种以考据为主要治学内容的学术思潮,这种学术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轻义理,因此被称之为“朴学”。由于朴学采用的是汉儒训诂考订的方法治学,所以又有“汉学”或“考据学”之称。一、朴学的兴起和演变(一)朴学的兴起1,朴学的形成建立在对理学的批判和总结基础之上。2,朴学的兴起,也与清朝前期统治者实行的思想钳制有关。(二)朴学的演变1,清代朴学萌发于清初,一般认为顾炎武是朴学的先驱。2,进入乾隆、嘉庆间,朴学达到鼎盛,出现了“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是个统称,其中可分出“吴派”和“皖派”两大学派,稍后的“扬州学派”则对两家有所发展和总结。(1)吴派以惠栋为首。因惠栋是江苏元和(即吴县)人,其门徒和追随者大多为苏南人,因此被称为吴派。(2)皖派以戴震为首,因戴震是安徽休宁人,其门徒或为安徽人,或师承其学说,因此被称为皖派。(3)扬州学派是乾嘉之际吴、皖两派之后出现的朴学派别,因其主要成员都系扬州籍人而得名。扬州学派对“皖派”和“吴派”的特点都有所发展。主张会通,反对墨守,对诸子学等领域有开拓性研究。其代表人物有王念孙、王引之、汪中、焦循、阮元、凌曙。二、朴学的基本内容(一)吴派的朴学研究吴派的朴学研究主要表现在史籍整理、文献考定方面。吴派治学,一尊汉经,这是它的学术宗旨。由于对汉儒的尊信和固守,使吴派研究经史的方法主要是从古文字入手,重视声韵训诂,以求其意义。概括起来,吴派的朴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易》学研究《易》学研究是吴派学术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吴派开创者惠栋一生致力于对汉代《易》学的研究,著有《周易述》《易汉学》《易例》等。2,《尚书》学研究《尚书》学研究是吴派学术最为显著的第二个特征。吴派学者的《尚书》研究,始于惠栋的《古文尚书考》,它是继清初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后,再度考订东晋晚出之二十五篇为伪,而以郑玄所传之二十四篇为孔壁真古文。3,考史研究治学兼及考史,是吴派学术最为显著的第三个特征。吴派中以考史著称的是王鸣盛和钱大昕,《十七史商榷》和《廿二史考异》是他们的代表作,这两部书都位列清代三大考史名作之列(另外一部为赵翼《廿二史札记》)。吴派的学风是博而尊闻,述而不作。他们在史籍整理、文献考定方面卓有成就,而在思想界影响甚微。(二)皖派的朴学研究皖派不像吴派那样偏执,他们尊汉而不迷信,学贵自得之见,比较注重思想性。因此他们学术研究不限于整理考订,在思想界也有一定影响。1,音韵研究朴学各派者强调语言文字的训诂考订,但皖派与吴派的明显区别是,皖派对语言文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韵方面。因此对音韵的研究成为皖派朴学研究的主要特征之一。戴震撰有《声类表》《声韵考》等。2,广泛的校勘考证对名物、制度、古文献的校勘、考证是朴学各派研究的基本内容,但皖派与吴派相比,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而且形式也更为多样。3,治学中阐发思想皖派学者的朴学研究,虽与吴派学者一样重视经籍的注释工作,但在注释经籍的外衣下多阐发个人的思想。戴震强调读经,强调语言文字的考证训诂,强调领会经文的本义,把握古代圣贤的心志。他所撰《原善》《绪言》《孟子私淑录》《孟子字义疏证》等都是援引经典,全面阐发他的哲学、伦理、政治的理论观点和主张,在清代思想史、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三)扬州学派的朴学研究扬州学派的朴学研究特点在于继承吴、皖两派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前发展,由专精进而发展为会通,并克服了吴、皖两派的固守和偏颇,达到创新和兼容。

1,继承和发展吴、皖两派

的纯朴学研究

由于扬州学派在学术思想上主要渊源于皖派的戴震,所以他们的经学研究也遵循首从古文字入手,侧重音声训诂,以求经书意义的原则。如阮元《经籍纂诂》《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以及他组织汇刻的《十三经注疏》《皇清经解》,在一定程度上总汇了乾嘉朴学在训诂、校勘、解经等方面的成果,带有总结乾嘉学术的意义。2,反对墨守,主张会通扬州学派深感吴、皖两派朴学家们自身的的褊狭墨守和固执门户之见,他们主张在字词考证的基础上,贯通全经,寻其大义,同时参核百家之说,互相印证,这就不仅在文字名物等局部和细节方面,而且要在总体上把握古人之精神实质和宗旨要领。

3,重视对传统数学研究

乾嘉时期,扬州学派中会通中西数学者人材辈出。焦循、焦廷琥父子和阮元、李锐、黄承吉都精于中西数学。扬州学者的数学研究领域包括算术、几何、三角、数学史、微机分等方面。三、朴学的成就和影响(一)朴学对古

文档评论(0)

138****16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