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
家电企业的战略联盟——海尔与三洋
国贸094
周凤娇
0911110430
海尔与三洋的战略联盟
家电企业进入21世纪后,步入竞争与合作的新时代。从以消失竞争对手为
目标的对抗性竞争,步入到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
通过战略联盟以寻求企业竞争优势。通过海尔与三洋的案例研究,探讨家电企业
的战略同盟动态形成的过程与原因。为中国企业如何通过战略联盟提升其国际竞
争力、开展国际化经营,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一、跨国公司联盟动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经营中普遍运用联盟战略广结伙
伴,开展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战略联盟作为现代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提升
其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方式而被广泛地关注。海尔、TCL、康佳等中国家电企业自
进入21世纪以来,纷纷采用国际战略同盟的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不断
地提高其品牌的世界知名度与国际竞争力。
2002年前,中国企业的战略联盟即使有些尝试也只是刚刚开始,且联盟形式
是多为合资,联盟中的外国企业大多以进入中国市场为目的,合作双方的经营能
力不对等、知识多为单向流动。2002年以后中国家电企业与跨国家电巨头开展
一系列平等、共享经营资源的合作。比如海尔与三洋、爱立信、台湾声宝集团以
共享经营资源,市场为基础而结成战略联盟;TCL集团与松下电器、飞利浦、汤
姆逊公司在销售渠道资源共享、关键零部件供应、产品开发与制造等方面结成战
略伙伴关系;康佳与韩国三星在PDP器件的供应、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深度合作。
在已结成的国际同盟战略中,最典型的案例首推海尔集团与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
社。该战略联盟以中日两国市场为基础,互换市场资源,在网络竞争的时代,建
立一种新型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以创造更大的市场。通过双方开发、制造技术
以及销售渠道等经营资源的合作与互补,快速实现全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本论
文通过海尔与三洋的典型案例研究,探讨家电企业的战略联盟动态形成的过程以
及原因,为中国企业如何通过战略联盟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开展国际化经营,进
行探索性的研究。
二、海尔、三洋战略同盟
2002年1月8日海尔与三洋在大阪宣布:2个企业成为21世纪战略伙伴关
系,其合作内容主要包括4点:第一;三洋充分利用海尔的销售网络,在中国销
售三洋品牌产品;第二:在日本大阪,海尔与三洋合资成立“三洋海尔股份有限
公司”将帮助海尔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第三:推进双方在生
产基地方面的相互合作;第四:扩大三洋零部件向海尔的供应及技术协作。海尔
与三洋的合作并没有被限制在某个领域,而是把各自作为自己的战略伙伴,围绕
着怎样为消费者提供满意产品而展开竞争与合作。
1.结成联盟的动机与原因
(1)三洋选择海尔的原因
三洋从1983年进入中国市场,投资建厂,一直把中国定位于“工厂与加工”
的战略地位,即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加工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国家与地区。到
2002年为止,三洋在华有41家合资公司与独资公司。他们各自控制独立的销售
网络和服务体系,虽经营三洋品牌,但资源不能共享,优势不能互补。面对高速
成长的中国市场,拥有品牌与开发制造优势的三洋,其销售业绩却徘徊不前。三
洋迫切需要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并反思对中投资战略以及国际化经营的
思路。
第一:三洋品牌与销售渠道整合的困惑。三洋产品在中国的市场销售与所有
跨国家电企业一样,面临品牌优势不突出、销售业绩不佳的困惑。销售“硬件”
是渠道,而中国流通领域长期未得到开放,业态发展缓慢,基本上没有覆盖全国
的大型零售企业,中国市场渠道形态正处于从制造企业自建销售渠道过渡到向社
会专业渠道的阶段。制造企业的自建渠道仍占主导地位,尤其在中国二、三级市
场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外国企业的大部分品牌的渠道覆盖仅局限在大中城市,
二、三级市场的覆盖率很低。由于跨国企业对中国的市场环境适应比较慢,缺乏
有针对性的渠道建设与管理,所以中国家电市场的销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