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教学教案01.docxVIP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教学教案01.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十二章

一、教学目标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重点)

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难点)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素养)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背诵课文。

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修身、为学之道。

三、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并能联系自身实际,得到启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书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收弟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三)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关讨论。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记录的古籍,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写作背景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转型的时代。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变更,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权力下逮、礼仪僭越等现象,是孔子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根源。鲁国是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是孔子儒家思想产生的特殊土壤。

(五)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六)初读文本,把握节奏

根据语意断句读。

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

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句式工整)断句读。

通过“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

(七)初读文本,理顺文意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点勾画疑难字词。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教师检查学生翻译情况,点拨重点字词和句子。

(八)再读文本,合作探究

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预设答案:“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句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预设答案: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

第三章主要强调人的思想境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升,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预设答案:最高境界: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启示:学习和提高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漫长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提升自己。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论语》的相关知识,朗读并翻译了课文,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继续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十)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前六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抽查学生背诵课文前六章。

提问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学而时习之”的理解、三个问句不能互换位置的原因等。

(二)初读文本,理顺文意

学生齐读课文后六章。

教师检查学生翻译情况,重点讲解疑难字词和句子。

(三)再读文本,合作探究

第四章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温习学过的知识。那么,“温故”与“知新”有什么关系?

预设答案:“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知新”。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预设答案: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34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