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docx

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20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高龄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方式,两组经治疗后,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调查,根据随访结果对两组治疗方式的远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预后远期疗效整体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75岁患者的AMI后心绞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效果理想,治疗后AMI后心绞痛和心脏性死亡率较低,能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率,更加适合于高龄患者。

关键词: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阻塞,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缺氧缺血坏死,心脏功能因而受损。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高龄人群为主要发病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较多,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病率会更高[1]。生活中情绪变化或激动、剧烈运动、睡眠不佳及过度劳累等原因均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许多高龄患者因患者有血栓等基础病及自身机体原因而导致无法进行溶栓疗法。且常规治疗效果有限。因此特选取11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高龄患者部分应用介入疗法,对预后的效果影响展开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110例,全部来自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20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高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55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3例,75岁患者27例,≥75岁患者28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8.3±0.8)岁。观察男性30例、女性25例,75岁患者30例,≥75岁患者25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9.8±1.1)岁。本次研究均在两组患者及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两组患者资料一般,可以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电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等基本监测手段。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确保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输入急救药物和调节血容量,需注意静脉输液速度和总容量,避免增加心脏压力。对患者进行充分镇痛和镇静,使患者情绪平稳,避免激动,可口服阿司匹林、调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类转换酶抑制剂等达到镇静目的。应对患者进行吸氧操作,加速氧气向缺血心肌扩散。同时还需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护理和基础病的治疗。

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方式。患者术前3-5天需服用阿司匹林,每天用药量控制在300mg以内。通过患者桡动脉或者股动脉介入,桡动脉为首选介入路径,经过穿刺以后借助导管寻到冠状动脉开口,进行左右两侧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找出引起病因的梗塞血管并进行介入治疗术,术中静脉滴入1万U肝素。如果梗塞血管近端出现闭塞或者狭窄情况,应建立静脉通道,达到临时心内起搏的目的[2]。对伴有慢性心律失常或者血流动力不稳定的患者,应实行主动脉内球反博术。经过球囊扩张预后,将植入支架治疗,改善患者症状。患者术后应每天服用氯吡格雷,服药时间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及支架种类而定。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调查,根据随访结果统计对两组治疗方式的远期疗效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20.0,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经随访一年后的结果显示,对照组的AMI后心绞痛为20%,非致命性心肌梗死16.4%,心脏性死亡14.5%,其中≥75岁的AMI后心绞痛为25%,非致命性心肌梗死17.9%,心脏性死亡17.6%;观察组的AMI后心绞痛为9%,非致命性心肌梗死10.9%,心脏性死亡5.4%,其中≥75岁的AMI后心绞痛为12%,非致命性心肌梗死16%,心脏性死亡4%;观察组的预后远期疗效整体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75岁患者的AMI后心绞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对比情况[n(%)]

组别

年龄

例数

AMI后心绞痛

非致命性心肌梗死

心脏性死亡

靶血管重建

对照组

总例数

55

11(20.0)

9(16.4)

8(14.5)

75岁

27

4(14.8)

4(14.8)

3(11.1)

≥75岁

28

7(25.0)

5(17.9)

5(17.6)

观察组

总例数

55

5(9.0)

6(10.9)

3(5.4)

4(

文档评论(0)

尹邦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尹邦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