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碎屑锆石U-Pb测年及盆山耦合探讨.pdfVIP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碎屑锆石U-Pb测年及盆山耦合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98卷第1期Vol.98No.

地质学报ACTA(THGICASINICA

024

2024年月an.2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碎屑锆石

U-Pb测年及盆山耦合探讨

曾旭1-23),锁堂,王波,龙国徽,吴志雄,崔海栋,王深茵1.2)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4)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

E

内容提要:柴达木盆地被祁连山、阿尔金山及昆仑山所环绕,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地层独特的岩性和沉

积格局指示了复杂盆山体系和源区多样成因。本文选取了盆地内部不同构造带5口钻井下干柴沟组的中粗砂岩

样品,利用碎屑锆石U-Pb定年等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进行了构造、物源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位于祁连山

前的XX-1井样品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692~156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48Ma和249MaL6-1井样品

锆石年龄介于2693~220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99Ma和415Ma;位于盆地西部沉降中心内部的YIT-1井样

品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796~266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23Ma和255Ma;阿尔金山前的N-105井样品

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481~242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22Ma和259Ma,N-109井样品锆石年龄介于

2638~228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44Ma和246Ma。通过与主要源区年龄对比可知,盆地不同构造带下干柴

沟组的物源差异较大,靠近祁连山前的XX-1井、L6-1井的物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山内部;位于阿尔金山前相邻的

N-105、N-109井物源主体来自于阿尔金山内部,但N-109井存在祁连山物源贡献;柴西坳陷内部YIT-1井物源受

祁连山及东昆仑共同控制。物源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在古近纪已大规模隆升,并且作为青藏高原北部边界为柴达

木盆地持续提供物源;阿尔金山及昆仑山在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已经形成维形,但并未大规模隆升,造成了山前带

复杂的物源体系。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下干柴沟组;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分析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沉积充填极具独特性,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

上大型陆相中新生代盆地(付锁堂等,2016),其形成沉积时期(42.8~35.5Ma)(潘家伟等,2015),在柴

发育与特提斯构造域构造演化、特别是喜马拉雅运达木盆地西南部发育咸化湖盆沉积,在其他地区表

动有直接的联系(刘池洋等,2020)。同时盆地被祁现为一套粗粒碎屑沉积。目前对E沉积时期的盆

连山、阿尔金山及昆仑山所环绕,3条造山带构造演山关系存在以下科学问题:①东昆仑造山带在该时

化各异(吕宝凤等,2011):阿尔金山为大型陆内左行期是否开始大规模隆升?一种观点认为在新生代早

走滑断裂带,祁连山以逆冲为主,东昆仑造山带则兼期(50~35Ma)东昆仑造山带由于印度-欧亚大陆碰

具逆冲、走滑双重特征。因此,不同造山带的构造演撞的远程效应,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及隆升剥露

化对柴达木盆地构造面貌控制作用迥异(Alisonet过程,形成了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边界,控制着柴西

坳陷整体构造格局的形成演化(YinAnetal.,

al.,2013;ChengFengetal.,2015a,2015b;J

文档评论(0)

经典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