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物交换在社会交往中的分析.pdfVIP

关于礼物交换在社会交往中的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礼物交换在社会交往

中的分析

阎云翔《礼物的流动》读书报告

2011907014权春燕

阎云翔作为一个著名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其本人的故事好像是一个交集:

一边是美国式的个人成功故事,一边是背着历史包袱的当代中国的缩影。本书就

是阎云翔通过研究自己生活了7年的黑龙江下岬村来研究中国村庄中存在的礼

物交换体系和人际关系模式。

互赠礼物,看似稀松平常,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并且已经习以

为常的行为,但是却没有深刻理解礼物馈赠行为中的理论意义,在作者决定研究

下岬村的礼物互赠行为的时候,甚至有村民笑他研究这么简单的问题有什么意

义,但实际上研究礼物为作者提供了一条理解和诠释既定社会中不同文化规则及

社会关系结构的途径。然而,对环境的熟悉感很可能影响田野工作的质量。本书

作者在海外的经历可能有助于他把自己抽离于田野,尤其是在中国社会分层明显

而之间流动较弱的背景下。

在系统的探讨这种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礼物交换理论之前,我们可以先思考

一下最原始的礼物交换的理论来源。人类学的礼物交换理论主要源自马歇尔·莫

斯的名著《礼物》。该书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什么影响着人们对

于接收到的礼物必须进行回报,按照莫斯的解释是说,礼物中存在一个“礼物之

灵”,它总是希望返回它的源地,但只有通过回赠礼品这一媒介才能做到。因此

礼物所创造的联结,就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莫斯对礼

物的分析中,根本问题是要究明人是如何与物以及如何通过物与他人彼此互相关

联的。莫斯还关注的一个焦点是,礼物之灵与礼物与商品间的对立。对于莫斯的

观点,国际上数百年来许多学者有支持,有批判,但是人类学家的基本观点都倾

向于礼物和商品之间存在着对立,其区别仍是根本的,并且对立的实质是西方纯

粹礼物的观念建构和非西方社会礼物关系浪漫化的结果。然而关于礼物与商品的

区别的争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并且也将持续下去。

但是无论历史的、国外的研究成果如何,中国的礼物馈赠与西方不同,与另

外一种社会现象有很强的关联——人际关系。从学术角度讲,系统研究中国农村

中的礼物交换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中国人对于礼物往来的重要性具有极强的意

识,与别的社会不同,中国的社会关系在结构上很大程度上是流动的、个体中心

的社会网络而非凝固的社会制度支撑的,因而礼物馈赠和其他互惠交换在社会生

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维持、再生产及改造人际关系方面。通过研究

礼物交换,一个人将会开始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特点。并且中国礼物交换有区别

于其他社会中的类似实践之特色,比如关于送礼者与受礼者地位高低的问题,中

国某些礼物是由社会地位低的人送给地位高的人们的,然而这违背了经典人类学

文献的一般规则。

在下岬村收礼而不是送礼被认为是声望的象征,在某些情况下,礼物沿着社

会地位的阶梯向上单向流动,而受礼者仍然保持对赠礼者的优势地位。这种非均

衡互惠,一种源于家庭的发展周期,另一种源于社会地位的鸿沟。这种非对称的,

单向的,不求回报,然而村民却乐衷于此的原因在于这种送礼背后的驱动力,并

且干部不把自己作为负债人来看待。干部的态度简单表述是:“不回礼无所谓”。

彼特·布劳指出“权力的某种非均衡确立了交换中的互惠。单向的服务引发了权

利的分化,而这种分化又使得交换平衡”,这句话较为简单明确的概括了单向礼

物流动的原因及其影响。正是因为双方间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互惠回报的这

种义务显得微不足道,社会关系的既定结构取消了互惠的义务,地位差异导致不

构成必须偿还的社会债务。

前文中提到,作者在对村民朋友说自己将要系统研究一次日常生活中的礼物

时,有些老朋友觉得送礼物很平常,就和母鸡下蛋一样天天发生,但作者认为关

于中国农村礼物馈赠的探索需要从对礼物与交换关系的系统分类开始研究,并且

最终得出一些实质性结论。作者引用贝夫关于表达性与工具性的二分法,以区分

下岬村各种礼物交换的动机特点。作者将礼物分为表达性礼物和工具性礼物,两

者的区别在于,表达性的礼物馈赠以交换本身为目的并经常是反映了馈赠者和收

受者间的长期关系;与此相对,工具性礼物仅是达到某种功利目的之手段并一般

意味着短期的关系。在此,表达性礼物又可以按照其物交换的情境分析,存在另

外两个范畴,即仪式化和非仪式化的礼物。简单的说,仪式化就是办了一个大型

的酒宴或者聚会,非仪式化则没有

文档评论(0)

188****55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