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2.pdf

2023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2.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师招聘

考试试题及答案2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山药蛋派”的作家是()。

A.秦牧

B.魏巍

C.艾青

D.赵树理

【答案】:D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是()。

A.奉献社会

B.为人民服务

C.诚实守信

D.爱岗敬业

【答案】:D

3.下列不应计入我国2017年GDP的是()。

A.学生小王在2017年暑假为邻居家孩子辅导功课得到的报酬

B.市民小刘家2017年购买的一辆二手车

C.德国奔驰汽车公司2017年在我国的汽车销售收入

D.某中国企业2017年生产却暂未销售出去的产品

【答案】:B

4.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

A.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

B.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

C.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D.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

的结果

-1-

【答案】:D

5.“豆蔻年华”指的是(),该词语出自杜牧《赠别》中的诗句“豆蔻梢头二月初”。

A.女子二十岁

B.女子十三四岁

C.男子十三四岁

D.男子十岁

【答案】:B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文的附件是正文内容的组成部分,与公文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B.附注是对公文的内容作出解释和注释,通常标识于成文日期的左下方

C.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要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D.公文中“附件说明”应该放在正文后,成文日期前

【答案】:B

7.《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

A.篇幅的长短

B.音乐的性质

C.不同的时期

D.不同的地域

【答案】:B

8.()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A.东盟领导人会议

B.博鳌论坛

C.亚洲开发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D

9.“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名言的作者是()。

A.陆游

B.孔子

C.李白

D.文天祥

【答案】:A

-2-

10.“立木建信”是商鞅变法的突破点,“立木建信”的故事中也包含了()的中华民族传统

美德。

A.诚实守信

B.尊敬师长

C.兢兢业业

D.自强不息

【答案】:A

11.鲁迅的原名是()。

A.周树人

B.周瘦鹃

C.周建人

D.周作人

【答案】:A

12.假设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4%,高于同期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5%,

导致银行存款实际利率为负数。在“负利率”时代,理性个体不该采取的做法是:

A.减少储蓄存款

B.提前偿还银行贷款

C.增加现时消费

D.增加个人消费信贷

【答案】:B

13.在“两只羊——三把斧头——两只羊”的交换关系中,三把斧头充当了()。

A.货币

B.等价物

C.金钱

D.资本

【答案】:B

14.下列不属于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是()。

A.提高职业技能

B.抓住就业机遇

C.树立职业理想

D.强化职业责任

-3-

【答案】:B

15.公文语言有一套专门的公文语汇,如“欣逢”“为要”“为何”“此致”“此

令”“兹”“据”“申请”等,不允许人们随意用同义的词语去代替它们。这说明公文语言具

有()。

A.规格性

B.准确性

C.政治性

D.简洁性

【答案】:A

16.“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的自然观,其思想内核与现代生态文明观相一致。

A.道家

B.儒家

C.兵家

D.法家

【答案】:B

17.调查报告的特点是()。

A.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B.作者广泛性

C.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执行性

D.根据调查研究成果写成的用于揭示事物真相与规律的报告

【答案】:A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

A.怀疑精神

文档评论(0)

151****5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硕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