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TSV技术的发展、挑战和展望,3DIC
技术的一体化、3D硅技术的一体化
摘要:3D集成技术包括3DIC集成,3DIC封装和3D硅集成技术。
这三者是不同的技术,并且硅通孔技术将3DIC封装技术与3DIC集成技
术、3DIC硅集成技术区分开来,因为后二者使用了该技术而3DIC封
装没有。硅通孔技术(TSV)是3DIC集成技术、3D硅集成技术的核心。
也是研究的热点。3D集成技术起源于当代,当然,3DIC/硅集成技术的
革新、挑战与展望已是讨论的热点,还有它的蓝图。最后,通用的、更低
能耗的、加强热控制的3DIC集成封装系统相继被提出。
关键词:硅通孔技术,3DIC集成技术,3D硅集成技术,活泼的、
消极的互边导电物,C2W和W2W。
说明:
电子产业自从1996年以来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截止2011年
底已经创造了一万五千亿美元的价值。其中电子工业最大的发明便是电
子管(1947年),这也使得JohnBardeen,WalterBrattain和William赢得了
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58年Jack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也使他
获得了诺贝尔奖),六个月后RobertNoyce(他因在1990年去世而未能与
Jackkilby分享诺贝尔奖)首创IC集成技术。由戈登·摩尔在1965年提出
的每二年便要在电路板上将晶体管的数量翻一倍的理论(也叫摩尔定律,
为了更低的能耗),在过去的46年中已成为发展微电子产业最有力的指
导。这条定律强调可以通过单片集成系统(SOC)将平面技术和所有功能
的集成(在2D层面)放到单片芯片中。另一方面,这里所有功能的集成
能通过3D集成技术例如3DIC封装,3DIC集成[1],[2],[4]-[143],
[168]-[201]和3D硅集成[1],[2],[144]-[167],[168]-[201]
得到实现,这些都会在1、2小节中提及。因为3DIC封装技术是一门成
熟的工艺,并且不使用硅通孔技术,故本文不再提及。
硅通孔技术是3D硅集成技术的核心[200]。尽管William
Shockloy(他也是电子管的发明者)的这项已经超过50年的发明赢得了
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这项技术的最大目的并不是为了3D硅
/IC集成技术。
由惠普公司在1976年创造的在一块电路板上的高价值产品(MMIC)
对于大多数普通产品,尽管惠普公司的GaAsRFMMIC(整合微波电路)自
从1976年以来就被当做骨干技术,但这项技术也并不是为了3D集成。
总的来说,产业内普遍将Toshiba的图系传感器CMOS拥有TCV技术的(通
过单层电路)认为是3D集成技术的第一个高价值产物(2008)。更直接地
说,不管怎样它也不是3D集成技术的产物。
在本文中,硅通孔技术(作为一个新概念允许每个芯片或互边导电
层的两面都有电路)是焦点。加强技术已经植入3DIC/硅集成技术里边,
特别是中介层(活性的与惰性的)技术和他们的电路图。行业内也热烈讨
论着3DIC/硅集成技术的挑战与展望。3D集成技术的起源也隐约地呈现出
来。
3D集成技术的起源
再次说明一下,硅通孔技术是本文套路的焦点,因此3DIC封装技
术在本文中将不再涉及。3D集成技术作为一个相对较老的概念,允许带
有活性电子器件的两层或更多的电路层,通过TSV技术垂直连接在单个
电路里。30多年前由Gat和他的同事首创的硅绝缘体(SOI)技术将3D集
成技术完善。在20世纪90年代,半导体界普遍认为摩尔定律有可能会
受到冲击,可事实并非如此。
拥有TCV技术的由Toshib发明的CMOS图系传感器(2008)[37,38]
第二节讲述了3D集成技术的发展。在80年代早期,当时有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