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医常见疾病.pptx

小儿中医常见疾病.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xxx

20xx-03-29

小儿中医常见疾病

引言

小儿感冒

小儿咳嗽

小儿腹泻

小儿消化不良

其他常见小儿中医疾病

总结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PART

01

引言

目的

介绍小儿中医常见疾病,提高家长和医务工作者对小儿中医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

背景

小儿中医疾病是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小儿中医疾病的研究和防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儿中医疾病是指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下,小儿时期发生的与脏腑、经络、气血等相关的疾病。

小儿中医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喘、泄泻、厌食等多种类型,涵盖了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疾病。

分类

定义

重要性

小儿中医疾病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及时防治可以避免病情恶化,保障小儿的健康成长。

意义

研究小儿中医疾病,不仅可以提高小儿的健康水平,还可以推动中医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家长和医务工作者了解小儿中医疾病的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小儿的喂养和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

PART

02

小儿感冒

风寒感冒

表现为发热轻、恶寒重、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

风热感冒

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等症状,痰粘或黄,鼻塞黄涕,舌质红,苔薄白微黄。

暑湿感冒

表现为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等症状,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

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风寒感冒颗粒等药物治疗。也可采用拔罐、艾灸等中医疗法辅助治疗。

风寒感冒

可选用银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药物治疗。也可采用刮痧、放血等中医疗法辅助治疗。

风热感冒

可选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药物治疗。也可采用食疗方如绿豆汤、冬瓜汤等辅助治疗。

暑湿感冒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合理饮食,增强体质。

预防措施

感冒期间应多休息,多喝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同时可根据感冒类型选择相应的食疗方进行调理,如风寒感冒可食用姜枣汤、风热感冒可食用菊花茶等。

调理建议

PART

03

小儿咳嗽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燥热咳嗽

痰湿咳嗽

01

02

03

04

表现为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等症状。

表现为咳嗽频繁、痰黄黏稠,常伴有咽痛、口渴等症状。

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常伴有口鼻干燥、咽干喉痒等症状。

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质稀,常伴有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

可使用具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功效的中药,如麻黄、杏仁、桂枝等。

可使用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功效的中药,如桑叶、菊花、连翘等。

可使用具有润肺止咳、清热润燥功效的中药,如沙参、麦冬、百合等。

可使用具有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功效的中药,如陈皮、半夏、茯苓等。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燥热咳嗽

痰湿咳嗽

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症状。

调理建议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粉尘等刺激;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适当食用具有润肺、化痰、止咳功效的食物,如雪梨、枇杷、罗汉果等。

PART

04

小儿腹泻

病程短,起病急,大便次数多,质地稀薄,多属于实证、热证。

急性腹泻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大便时溏时泻,多属于虚实夹杂证。

迁延性腹泻

病程超过2个月,大便次数多,质地稀薄或伴有不消化食物,多属于虚证、寒证。

慢性腹泻

根据腹泻的伴随症状、体征及舌象、脉象等,可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等不同证型。

辨证分型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内服治疗。如伤食泻可选用保和丸加减;风寒泻可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湿热泻可选用葛根芩连汤加减等。

内治法

包括针灸、推拿、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止泻目的;推拿可通过按摩腹部、背部等部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腹泻症状;贴敷则可将药物直接贴于脐部或腹部,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药效。

外治法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食生冷、油腻、不洁食物;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腹部受凉;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饮食建议

腹泻期间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油腻、高蛋白食物;多喝水或淡盐水以补充体液;恢复期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避免过食生冷、不洁食物。

PART

05

小儿消化不良

肝胃不和型

胃阴不足型

脾虚气滞型

表现为嗳气频作、胸闷不舒、烦躁易怒,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消食。

表现为口干多饮、不思饮食、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益胃、消食化积。

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萎黄

文档评论(0)

繁华专业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繁华专业文档,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