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及范文(含题目).pdfVIP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及范文(含题目).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及范文(含题目)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汉书·元帝纪》)

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这是中国人的民族性。

材料二:传统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

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

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土”在我们文化里占着极其重要的地

位,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并围绕“乡土

本色”主题写一篇发言稿,用于学校“时代青年讲坛”发言。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乡愁魂绕华夏乡土浸润中华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很荣幸代表高三学生在“时代青年讲坛”发言。今天我发

言的题目是“乡愁魂绕华夏乡土浸润中华”。

黄土地,绿田畴,是我们乡土本色的外在表现;相思豆,

连丝藕,是我们乡土本色的内在精神。安土重迁是我们的乡土

1

本色,这里的“土”有祖辈适应了的味道,也有乡愁萦绕的精

神。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脚踩乡土,心系乡愁,从这里

出发,也将要回到这里再续繁华。

乡愁魂绕华夏,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那些脚踩乡土

的人,走的再远,也记得回家。

苏武的脚步,走不尽华夏的沃土,即使远去了乡土的味道,

也凭忠诚的乡愁等到了故里的容纳;科学的边界,早已超越了

国别,可即便高薪的诱惑也抵不过乡土的嘱托,无数个“他”

早已回国;青年的梦想,跨越了乡土的阻隔,可追梦的回眸,

发现乡愁是梦想的母亲河,你看,大学生村官让乡土更有特色。

是啊,乡土里生长的你我,乡愁便是我们的特色。

乡土浸润中华,土的束缚亦是心的归属,哪一位华夏儿女,

不留恋乡土的温度?

那北国的秋啊,怎的让他舍下生命的三分之一去换?是扫

帚的丝纹,是乡土的呼唤。乡土的浸润,在你的黄皮肤,即便

洋装穿在身;乡土的浸润,在你的味蕾,哪怕山南海北;乡土

的浸润,在你的每一个节日,只因“遍插茱萸少一人”。于是,

在当今的社会,你会在彼地听到此乡的乡音;于是,在当今的

网络,你会见到视频通话那端故乡的叮咛;于是,在每逢佳节

的时候,机场和车站挤满了归乡的游子。是啊,安土重迁的你

我,深深留恋乡土的温度。

2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一般来说,我们安于故土生活,

不愿轻易迁居异地;但,如果生活所迫,梦想召唤,祖国需要,

我们也会带着乡愁上路,踏遍万水千山。但乡愁却会永相伴,

那乡音,那乡情,那一蔬一饭,都是乡土的挂牵。这是中国人

的民族性,我们的根在乡土。运-20赴韩接志愿军烈士遗骸,

带英雄们回归祖国的乡土,就是华夏共情乡土的最好见证。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当代青年正值逐梦华年,无论我们走

得多远,请记得母语是我们唯一的行李,乡音是我们不变的行

囊,乡愁是我们永恒的挂牵。

脚踩乡土,心系乡愁,让我们出发时更有力量,让我们奋

斗时更有目标!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

现你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例文:

以“思”之明灯,照“学”之前路

漫溯岁月长河,对于学与思之关系的叩问亘古未绝。“不如

3

须臾之所学也”,学的重要性锋芒毕露;“必本于思”,思的基

础性昭然若揭。两者相荡,漾出一方潋滟之色。

我认为:

文档评论(0)

185****02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