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案.docxVIP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案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站在方法论的高度,直指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决议的某些重大判断,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第二次认识飞跃。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四周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创作五十九周年,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争论不绝于耳,理论界甚至因此出现了认识撕裂。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再次发问:人的正确思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积累,素养提升

文学常识

毛泽东,生平及作品等相关介绍请参见《改造我们的学习》。

写作背景

1963年5月2日,毛泽东在杭州召集部分政治局委员和大区书记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订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1963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发布前,毛泽东在该文件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强调学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要性,提出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或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相关知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它首先表现为可知论。可知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的基本前提是反映论。反映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独立存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它还表现为实践论。在人类认识史上,实践论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它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辩证法,表现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即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表现在认识过程中,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

语言建构与运用——新知预习,语言构建

作业时间:20分钟

1.识记字音

削eq\b\lc\{(\a\vs4\al\co1(剥削,削铅笔))

2.词义辨析

(1)反映·反应

反映:①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②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③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④通常指机体接受或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人的心理(感觉、表象、观念、概念、情绪、愿望、意志等)是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反应:①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②化学反应;③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④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相同点:二者都有“引起相应表现”的意思。

不同点:“反映”指把实质表现出来,或把情况、意见等告知另一方。它除了用作动词之外,还可用作名词。“反应”指受到刺激后相应的活动状态。或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且只能用作名词。

例句:①他把情况向上级部门。

②他的演说引起了听众不同的。

(2)往往·常常

往往: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

相同点:二者都有“次数多”“经常发生”的意思。

不同点:“往往”强调某种情况普遍存在,很少例外,是对规律的总结。

“常常”强调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性。

例句:①休息的时候,他去公园散步。

②他帮助别人。

3.词语积累

滔滔不绝:

特别提醒“滔滔不绝”与“口若悬河”都可用来形容话多,说个没完,但两者的感情色彩不同:“滔滔不绝”是中性成语,而“口若悬河”是褒义成语,形容说话像瀑布流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

思维发展与提升——合作学习,疑点探析

1.请根据文章内容,辨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答: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