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第15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诗歌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诗人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诗歌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2.教学难点:

(1)感受诗人的壮烈情怀和坚定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中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毅元帅在生死关头写下的《梅岭三章》,感受他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二、知识备查

1.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一代儒将”,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主要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陈毅诗稿》等。2.背景资料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

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离开。

1936年10月,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3.文体知识

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

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每首诗和组诗内的其他诗都成排比列式,格式相同或相近。

组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面、透彻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阎罗(yánluó)捷报(jiébào)

血雨腥风(xuèyǔxīngfēng)取义成仁(qǔyìchéngrén)

2.解释下列词语。

阎罗:比喻凶恶残暴的人。捷报:打胜仗的消息。

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取义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解(jiě)(解放)

解(jiè)(押解)解(xiè)(解数)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理解诗前小序

自读诗前小序,说说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小序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写诗的时间(一九三六年冬)、地点(梅山),点明了诗人当时的处境(被围)和作诗的缘由(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以及结果(旋围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以诗明志的行为及其大义凛然的革命情怀。

五、精读细研

1.第一章

自由朗读第一章,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明确: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呢?回想起开创革命大业的艰难历程,我们经历了多少次战斗啊。

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现了诗人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凛然正气,后两章都由此句起。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明确:这次(如果我死了),我(就)去阴间搜集我旧日的部队,十万人挥舞着红旗斩杀那阴间的阎罗。

说一说:这一章后两句诗中,哪几个字比较精妙?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明确:“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中“招”“斩”两个字用得精妙。“招”写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

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有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旌旗”这里指部队,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阎罗”即阎罗王,民间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这里喻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手法。

2.第二章

齐读第二章,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明确:我国南方点燃革命的战火已经十年了,我们必须有为革命献身的信念。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明确:后死的同志要努力作战,以胜利的消息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