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教学设计.docx

第23课《〈孟子〉三章》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子〉三章》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孟子及其仁政思想,感知文章的写作背景。

准确朗读并背诵三篇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理解三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和论证思路,体会孟子的论辩艺术。

领会“人和”“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思想的内涵,培养团结协作、坚守气节、忧患意识等精神。

学习古人的智慧,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三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和论证思路。

三、教学难点

领会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分析孟子的论辩艺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述历史上一些以少胜多的战争故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引导学生思考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引出孟子的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希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

三、朗读课文

听读课文,注意把握字音和朗读节奏。

字音:夫(fú)环而攻之、亲戚(qi)畔之、米粟(sù)非不多。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注意停顿、重音。

示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理解文意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有问题的地方做上标记。

小组讨论有疑问的地方,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班级集中讨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字词详解:

天时:宜乎做某事的气候条件。

地利:地理优势。

人和:指人事和谐,民心和乐。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攻:攻打,进攻。

夫:句首发语词,以提示下文或对某事表示判断。

然而:这样却。

域:这里用作动词,限制。

封疆:划定的疆界。

山溪:地势,山河。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顺:归顺,服从。

五、探究内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结论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者写“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排比句,气势强烈地从防御一方虽“地利”却“委而去之”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双重否定句更强调“人和”的重要性,更有利于表现中心。

第四段中三个“不以”句形成排比,这三个句子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不可以颠倒,因为这三个句子突出“人和”的重要性,有力地表现中心,从治国的顺序来看,是域民、固国、威天下,逐层深入地说理,不能颠倒。

六、理解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普遍意义。以国家外交、国家内部、个人三个方面为例,说明“道”的具体含义:

以国家外交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

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七、总结与作业

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一、导入

展示一些关于“大丈夫”的名言,如“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等,引发学生对“大丈夫”的思考。

二、朗读课文

听读课文,注意把握字音、停顿和重音。

字音:丈夫之冠(guàn)也、富贵不能淫(yín)、公孙衍(yǎn)、往之女(rǔ)家。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注意朗读节奏。

示例:—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理解文意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有问题的地方做上标记。

小组讨论有疑问的地方,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班级集中讨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翻译课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说:“这哪里能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