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后的长春藤叶》学案

2011-3-1导入语:苏轼在《赤壁赋》中,曾这样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确实,人的生命与天地和沧海相比是多么得短暂渺小而卑微。然而人的生命又有伟大而永恒的一面,他的伟大和永恒又体现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从《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感受一个卑微者的伟大形象。

本课关键词:

人性的美好出人意料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的结尾含泪的微笑教学目标

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难点是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部分(自主发现交流补充)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参看《优化方案》P36文本预习必知部分

小说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塑造人物三要素

1)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心理、行动、语言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2)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 细节描写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月艮饰、神态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绘。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还要注意细节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是否是精心选择过的。

阅读文本,积累基础知识,查工具书或参照《优化方案》P36基础知识梳理

诵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故事,初步探知文本,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书声琅琅(以读为本、入情入境),整体感知

1、速读一遍,独立感知

诵读方法:

(1) 小说诵读要注意把握小说三要素,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为核心。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对那些表现人物特点的词句,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 划出你认为的表现人物有力的词句。一时不能理解的词句,试着独立理解。(3)读完后,合上课本,在脑子里形成对本文的整体印象。

2、写出你的整体感知

方法指导: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大意。部分思路可以参看《优化方案》P38第6题

我的整体感知是:开端(第1至11节):写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写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第二步:再读文本,分条写出你的个性发现。

方法指导:可以从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的角度以及小说主旨、写作手法、线索等角度提出问题,引出发现。例如:文章开头用相当的篇幅介绍了华盛顿广场一侧的“艺术区”,有什么作用?

我的发现:

和我交流的同学的有价值的发现:

第三步:再读文本,针对文章设计一个你认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

方法指导:尝试运用学过的知识(特别是运用抓住词句解读人物的方法)从文章中寻找证据

解决问题。

1、我的问题:

我的解答:

正误判断(寻求同学帮助,加以判断):

2、我所记录的同学们有价值的问题和解答。

第四步:交换学案(自学完后,把你自己的发现和别人的发现进行交流,交流越多,你的收获越大)

交流要求:

(1) 各学习小组将个性发现和所探究问题进行交流,丰富知识,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查漏补缺,使个性发现最大化。

(2) 交流中要在个性发现栏目和探究问题栏目记下别的同学有价值的发现,记录越多,收获越大。

第二课时:文本深入探究,正课进行(合作探究,讲解提高)

1、 探讨[情节特点,设计以下问题:

(1) 小说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题,有版本用“最后一片叶子”,你认为哪个更好?明确:“常春藤”顾名思义,应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可文本中却描写到“极老极老的常春藤,纠结的根已经枯萎,攀在半墙上。秋季的寒风把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常春藤凋零了,这似乎预示着一种无法抗争的自然力,身染重疾的琼珊看到这一切,数着一片一片的落叶,由无奈转向失望,甚至绝望,渴望死亡。

老贝尔曼用画笔留下了最后的常春藤叶,实现了藤的“常春”,这给了琼珊希望,挽救了她的生命,这似乎预示着希望永存,给作品带了脉脉温情,给生活带了无限希望,暗示了作品的主旨0

常春藤依附在墙上,为老贝尔曼在墙上作画提供了可能,为故事情节展开埋下伏笔。

而“最后一片

文档评论(0)

159****19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