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二氧化硫制备和性质实验的简易装置设计
摘要: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教材中的“二氧化硫制备和性质”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作改进设计。使用具支试管等仪器将SO2的制备与性质检验整合在密封装置中连续进行;借助压力传感器和pH传感器分别测量SO2溶于水的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力的变化和溶液pH的变化。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和有益环保等特点。
关键词:二氧化硫制备;性质实验;简易装置;实验改进
1问题的提出
二氧化硫制备和性质实验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内容要求”栏目中强调,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学习活动建议”栏目中将“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二氧化硫的性质”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1]。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第二册中,SO2的制备采用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反应慢、SO2产量低;在性质实验时需要提前制备和收集好SO2,容易造成SO2氣体的泄露,引起环境污染;实验虽展示了SO2的水溶性和漂白性,但对SO2的还原性和氧化性仅有文本描述,没有实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SO2的还原性和漂白性存在一定的迷惑,对SO2的水溶性及其水溶液酸性的了解也仅停留在定性层面,缺乏定量探究。此外,在开放的环境中验证SO2的漂白性实验,SO2容易逸散到空气中污染教学环境,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对SO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作了改进和完善。
2相关文献简评
为了解SO2制备和性质实验研究的进展与现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实验装置微型化和药品微量化设计[2~4],节约了药品,减少了尾气的排放;(2)对实验装置的一体化设计[5~7],即把SO2制备和性质检验整合在一起,现象明显,但操作较复杂;(3)对实验装置生活化改进,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8];(4)对SO2尾气的处理,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以上的改进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实验效果,但依然存在实验装置复杂、不易操作和缺乏数字化实验等问题。
基于简捷、高效、易操作、绿色环保等原则,本文设计了SO2制备和性质实验的简易装置。实验中采用Na2SO3固体粉末和H2SO4溶液反应制备SO2,利用注射器控制反应速率;借助气体压力传感器和pH传感器分别测量SO2溶于水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力的变化和溶液的pH变化,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验证SO2的水溶性和水溶液的酸性;并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等性质也进行了验证;反应装置为密闭体系,尾气处理环节防止了SO2逸散到空气中。本改进实验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SO2的性质和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实验部分
3.1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Vernier数据采集器,电脑(安装LoggerPro软件),气体压力传感器,pH传感器,具支试管(130mm×25mm)2个,具支试管(80mm×15mm)1个,Y形管,注射器,气球,酒精灯,滤纸条,两通阀,棉花团
实验药品:Na2SO3固体粉末,70%H2SO4溶液,NaOH溶液,Na2S溶液,KMnO4稀溶液,品红溶液,溴水,紫色石蕊溶液,BaCl2溶液,蒸馏水
3.2二氧化硫制备和性质实验
3.2.1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图1。
3.2.2实验步骤
(1)按图1组装实验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2)称量3gNa2SO3固体粉末于具支试管A中,并用镊子将蘸有KMnO4溶液的滤纸条、蘸有Na2S溶液的滤纸条粘在具支试管A内壁处。用注射器A吸取4mLH2SO4溶液插入两通阀上端,并取1根长10cm的玻璃管与两通阀底部相连,玻璃管下端距离具支试管底部1cm左右为宜。
(3)用注射器B吸取5mL滴有紫色石蕊的水插入具支试管B中的橡胶塞上,并安装气体压力传感器(或pH传感器),最后在具支试管C中注入2mL品红溶液。
(4)打开VernierLoggerPro软件,设置好参数后点击采集按钮。打开两通阀,将注射器A中的H2SO4溶液缓慢加入具支试管A中。
(5)待具支试管C中溶液退色后,停止反应。关闭止水夹1和2,缓慢将注射器B中1/5溶液注入具支试管B中。一段时间后,加热具支试管C,观察实验现象。
(6)待电脑上数据稳定后,停止采集,打开止水夹1和2。用注射器通过两通阀向具支试管A中注入空气,使装置内残留的SO2全部排入气球中并被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吸收。
3.2.3实验结果与讨论
(1)具支试管A中Na2SO3固体粉末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具支试管C中气球略微变大后又慢慢变小,说明产生了无色气体SO2。实验原理为:H2SO4+Na2SO3Na2SO4+H2O+SO2↑。Na2SO3固体粉末与H2SO4溶液反应剧烈,产生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