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野望》《钱塘湖春行》写景抒情诗联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13课《野望》《钱塘湖春行》写景抒情诗联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画外人画中人

——《野望》《钱塘湖春行》写景抒情诗歌联读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已经不陌生,小学以及七年级,学生学习了背诵了不少诗歌,在语感、朗读、阅读方法等方面有了一些积累。但是,学生对于律诗还没有系统的了解,而格律音韵又是十分复杂的知识,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在讲解时可以暂不求太深入了解。其次,写景抒情诗歌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所以我想在情景关系上面给学生拓展,提升他们的阅读写景抒情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描绘画面,感受意境,积累优美诗句;

3.结合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学习写景角度,了解情景关系,提升诗歌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绘画面,感受意境,体会情感。难点:了解律严密的格律限制。

一、导入新课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世间人物、景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下面我们走进两首诗来看看各是什么关联。

二、诗作初读

1.范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皋”gāo、没mò、堤dī

2.圈读,圈出两处你认为同桌不会的地方让他解答。

(重点突出,解释疑难。“薄”迫近,“相顾”相看,“长歌”长啸高歌,“几处”几只,“乱花”:纷繁的花。“渐欲”将要“迷人眼”让人眼花缭乱)

3.诵读,用你的声音传达情感。

三、再读求同,

我们把这两首诗歌放在一节课中学,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吗?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然后批注在书本上。

1.形式上,读懂律诗

字数、句数、押韵、对仗、平仄①律诗特点,参考课本补白

限字(每句七言或五言)

限句(每首八句四联,首、颔、颈、尾联,长律不受限制)限韵(偶句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可压,压可不限平声韵)平仄(每句中平仄相间,上下句中平仄相对)

知识补充: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对应在普通话中大致为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音韵有变有时不准。

对仗(颔联、颈联上下句对仗)

知识补充:对仗,词性相同,词义范围相同,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②律指的是诗歌的声韵格律。萌芽于齐梁新诗体,定型于初盛唐间。2.内容上,读懂写景抒情诗

两首诗都有写景和抒情,他们都是写景抒情诗。

四、怎样的景

1.读一读,两首诗中景物描写的诗句。

《野望》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钱塘湖春行》

“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绿杨阴里白沙堤。”

2.说一说:

两首诗诗歌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请用镜头拍摄画面,并用固定句式“一幅的图”来概括画面。

《野望》

广镜头:夕阳余晖的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出浓浓秋意。中镜头:放牧的人挥鞭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野望》描绘了一幅静谧祥和的山秋晚归图《钱塘湖春行》

广镜头:湖水初涨,与岸齐平,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中镜头:几只黄莺在向阳的暖树上鸣唱,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含苞半开,春草还没有长高。

《钱塘湖春行》生机盎然的湖上早春图(提炼方法:形容词+时间+地点)难点讨论:

①《野望》写景句用了互文的手法,描绘画面时应该两句合起来理解。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写的是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预见即将盛放,使人眼花缭乱,是虚写。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写出莺燕新来的动态和黄莺争鸣的热闹景象,一个“争”字,将鸟儿拟人化了,描绘出鸟儿在春天轻灵活泼的情态,使春天也多了

一份生机和活力。

教学古诗,对诗句含义不宜作繁琐分析和逐句串讲,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个主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也抓住了诗歌的精要之处,指点一二,引导学生去更深入地感受,而学生必须紧扣诗句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把凝练的词化为具体的内容。比如“争”这个词学生就可能有点难度,这时老师可以提示学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早春景象关联起来或者人争的情景结合起来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赏析的过程中,涵咏品味,发展想象力,涵养性情,感受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3.析一析:两首诗写景的角度。

补充知识点:写景角度有七种,包括虚与实、动与静、声与色(视与听)、正与侧、点与面、时空角度、主客观角度。

《野望》动静结合、远近结合《钱塘湖春行》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

4.结一结:从品读两首诗歌的写景部分,我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