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四氧化三钴》编制说明.pdf

行业标准《四氧化三钴》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享高质量文档

《四氧化三钴》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送审稿)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工信厅科[2013]102号《关于印发2013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

通知》文件要求,行业标准《四氧化三钴》的修订由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计划号2013-0323T-YS,预计完成时间2014

年。

2.编制背景

四氧化三钴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功能材料,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

材料钴酸锂的主要原料,此外,四氧化三钴还被用于磁性材料、电子元件材料、

硬质合金材料、搪瓷瓷釉、玻璃、钴催化剂,也用作制造其它钴盐和珐琅。

近年来消费性电子产品产量维持稳步增长趋势。虽在电池材料上出现了诸如

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等新的材料类型,特别是三元材料的应

用发展较为迅速,但钴酸锂由于应用成熟,在市场份额上依然保持领先状态。据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电池行业用钴量还是集中在钴酸锂方面,占总消费量的

84.91%,三元材料占9.2%,储氢合金和球镍占5.89%。2012年,在全球经济不

景气的状态下,传统用钴大户的硬质合金行业用钴量出现下滑,电池行业却独领

风骚,2012年电池领域钴消费量达2.12万吨,同比增长12.41%。受智能手机和

平板电脑市场需求的强烈拉动,未来几年四氧化三钴需求量仍将保持每年20%

左右的增长。

随着锂离子二次电池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四氧化三钴粉末的市场需求量也在

成倍增长。电池用四氧化三钴与传统工业用的四氧化三钴区别在于其纯度要求更

高,对粉末的物理性能(如振实密度、颗粒粒径分布、晶体形貌)、电化学性能、

热稳定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虽然人们对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进行了大量研

究,试图采用价格低廉的锰酸锂等来代替钴酸锂,但产出的电池容量、重复充放

电性能及使用过程中正、负极材料的衰耗均与钴酸锂产品有一定差距。因此,近

分享高质量文档

分享高质量文档

几年还难以找到代替钴酸锂产品的其它正极材料,钻酸锂的生产将会在很长一段

时间内维持现状。

四氧化三钴粉末的制备方法比较多,有均匀沉淀法、室温固相反应法、机械

球磨法、水热法等,目前,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方法主要为湿法沉淀-煅烧法,

即在控制温度、pH值等工艺条件下,以碳酸氢氨(氢氧化钠)为沉淀剂,生成

碱式碳酸钴(氢氧化钴)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在800℃左右高温煅烧,

得到四氧化三钴粉末。近几年国内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制备方法,如喷雾热分解

法、还原氧化法、溶剂热法、热分解法、有机物改性煅烧法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为指导和规范四氧化三钴的生产和贸易,促进四氧化三钴的生产和应用,针

对当前国内四氧化三钴的生产情况,规定了四氧化三钴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和合同(或订货单)内容。

本标准坚持以实际生产的可操作性为前提,以满足其实践性、适应性、先进

性等需要为原则。同时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保护环境、提高环境

质量和保护公民身体健康;标准的编写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并符合有色行业标准编制要求。

三、主要制修订内容

1、制定过程

2013年6月,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接到《四氧化三钴》的修

订任务后,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确定了各成员的工作职能和任务,制定了工

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填写了“推荐性行业标准项目任务书”,确定了标准修订原

则。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研究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四氧化三钴的制

备工艺,四氧化三钴的使用及其对下游产品的性能影响相关文献资料,目前国内

外的四氧化三钴标准,所有的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都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进行

了有益的吸收和借鉴。

本标准草案完成后,在编制组及公司内部进行了多次交流,广泛征求意见,

对本标准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完善,最后形成了该标准的讨论稿。

分享高质量文档

文档评论(0)

155****98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