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与皮肤病.pptVIP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上所述,在心理应激下的心理生理反应可分为两组:一组以情绪激动、愤怒和恐惧为主,在行为上表现出搏斗或逃跑反应;此组反应发生时交感-肾上腺髓质轴活动增强。血中儿茶酚胺增高,脂肪动员,血小板聚集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应激状态下,儿茶酚胺增多和血脂增高等就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平滑肌细胞增生和高血压病。因此,这一组心理生理反应至少与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有密切关系。另一组以忧郁、悲伤、失望和失助为主,行为上表现出顺从,即保存-退缩反应。此组心理生理反应发生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轴活动增强。包括迷走神经活动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性类固醇分泌下降,免疫功能抑制等。如果这一组反应过于强烈和持久,就可使机体对各种感染性疾病、消化道溃疡及支气管哮喘等病的易患性增强,也可使免疫功能下降,患癌症的可能性增大。对于某些个体或某些心身疾病,可能同时涉及到上述两组反应。可以先表现为第一组,也可以先表现为第二组,也可以两组反应掺杂在一起。因此,心理社会应激的确可导致心身疾病,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再者,也并非所有的心理应激都能致病,只有当强烈的持久的心理应激发生于一个具有脆弱器官的个体身上,才能有可能导致心身疾病。中介机制中介机制就是中间联系。应激源的刺激要引起心理应激、生理反应甚至导致心身疾病,就必须有中介机制进行介导。一个人在心理应激条件下产生何种生理反应以及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应激源的性质与特点、当事人本身的遗传特质、后天的学习因素以及情绪反应的性质与强度等。心身医学研究证实,心理应激的生理反应主要通过三条中介机制,即神经生理中介机制、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和神经免疫系统中介机制。(一)神经生理中介机制神经生理中介机制是,心理社会紧张刺激通过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和植物神经的作用直接反射到靶器官,也同时伴随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儿茶酚胺增多,影响到靶器官的生理功能。例如,当一个人突然受到惊吓后,立即出现心跳加快、全身冷汗、毛发竖立、手足发凉甚至大小便失禁。这种现象是危险信号传至大脑进行分析加工和整合后产生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的边缘系统和下丘脑的调节下,通过植物神经的活动直接作用于心脏、血管、立毛肌、膀胱逼尿肌、括约肌等靶器官并使其做出反应。大脑与靶器官之间的这种联系由神经系统介导完成,故称神经生理中介机制。这种情绪反应有两种情况:一是交感神经兴奋,可出现血压升高、心搏出量增加,皮肤和内脏动脉血管收缩或痉挛,瞳孔散大,立毛肌收缩,手足出汗,血糖升高,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二是副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加快,黏膜血管扩张充血,消化液分泌增加等消化道症状。若应激反应过强,植物神经功能会发生紊乱,这种紊乱现象若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生,则导致内脏器官和组织的损害,出现定位的心身疾病。心身疾病与皮肤病

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也称心理生理疾病,是一类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癌肿、银屑病等。它是心身医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也是现代医学中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心身疾病的由来多年来,人们将疾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躯体疾病,另一类是精神疾病。自1818年德国精神病学家Heinroth在关于失眠的论文中提到“心身概念”之后,直到1948年美国精神病学家Dunbar在《心身诊断和治疗纲要》一书中,才对心身概念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Engle教授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概念以来,心身医学又有了长足发展。此时,人们不但从生物的医学观点去思考问题,而且也应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去指导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随着心身医学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实践,更加证实了新的医学模式比单纯生物学模式更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发现有些躯体疾病在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心理社会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心身医学研究所于1980年将这类躯体疾病正式命名为心身疾病。从此,心身疾病即成为并列于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第三类疾病。?心身疾病的定义心身疾病从概念上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观点认为,心理和躯体是统一生命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心理问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心理因素对每一病理过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持广义观点的人把人类大多数疾病都列为心身疾病。狭义观点认为,心身疾病是指以躯体症状为主,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体疾病。日本心身医学会在《心身疾病的诊疗

文档评论(0)

188****9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