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短歌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1短歌行——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拾取,采取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存在,保存

C.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讌:同“宴”,宴饮

D.去日苦多 去:过去的

2.对《短歌行》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曹操晚年所作,表现出诗人渴望得到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两部分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C.“山不厌高”以下四句,诗人以借代和引用手法,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得到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

D.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3.下列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4.面对短暂而又飞逝的生命时光,古人曾作过许多精妙的比喻,如曹操的那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D.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存在很大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隐逸文人在自然审美方面具有独特之处。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①③②⑤ B.④⑤③②①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②⑤④

6.根据语境默写

(1)《短歌行》中感叹人生短暂,好比早上的露水转瞬即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说一旦四方贤才光临,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是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__________”点出了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间,他是在参加宴会,正在喝酒。

(5)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两汉儒学中,天人一体是宇宙至美至善的系统:天道任德不任刑,天道重生不重杀,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然而汊末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乱所造成的生灵涂炭,()既然人可以与天地并存,为什么性命如风中之残烛,转瞬间就灰飞烟灭了?既然天道重生不重杀,为什么众多黎元都死于非命?这一系列发自内心深处的诘问,反映了人们不仅对生命个体本身忧虑,而且还对生命个体之外的社会、自然和宇宙忧虑。“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道。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曹植《箜篌引》)诗人在极乐之时,神经的麻醉突然清醒,开始思索宇宙与死亡、生命与个人的永恒难题。“知命复何忧”所要告诉我们的绝不是诗人知命无忧,消解了心中的沉郁与悲凉,而是诗人无能为力的自我宽慰。再如曹操《短歌行》所言:“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思不绝,所忧的是什么呢?忧的是人生、社会、自然和宇宙。

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难道不是在现实层面上消解着两汉儒学的根基?

B.在现实层面上消解着两汉儒学的根基是无疑的。

C.无疑在现实层面上消解着两汉儒学的根基。

D.恐怕消解着两汉儒学在现实层面上的根基吧!

8.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9.下列各项,和文中画框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什么众多黎元都死于非命? B.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

文档评论(0)

法律咨询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法律职业资格证、中级金融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咨询服务,专业法律知识解答和服务。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2706605500003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4日上传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中级金融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