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上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3教育教学资料.docx

部编六上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3教育教学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哉、巍”等生字。

(2)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情感与价值。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学习牧童勇于指出名人画作中错误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互相欣赏的友情,学习牧童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查资料了解伯牙、锺子期。

教师:制作课件,《高山流水》古筝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乐曲导入,释题存疑

1.(课件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我国经典国乐《高山流水》,关于这首动听的曲子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板书:伯牙鼓琴)读题。

关于伯牙,你们有什么了解?

2.伯牙学琴,以大自然为师,终成一代操琴高手,足见其对音乐艺术的酷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操琴高手,最后却“破琴绝弦”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读通课文,疏通文意

1.大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4名学生一人读一句,随机正音。(平翘舌音等。)

3.字音读准了,不过有几处停顿不太合适。大致地了解古文的意思,能帮助我们正确断句,读得流畅。回忆一下,理解古文有哪些方法?(借助书下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4.让学生练读停顿的文言内容,指名读,老师带读,齐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哪些词?(知音、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琴瑟之好……)

6.学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指名说、同桌互说。)

三、品味“知音”之情

(一)逐句分析,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品析重点句。

学习文言文要抓住关键字词的解释来疏通课文,我们来学习一下。

出示句子:

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听音乐想象: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陪同锺子期去感受伯牙的琴音吧!(播放《高山流水》节选音乐)现在你就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引读:于是你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拓文本,丰富意象。

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锺子期又会怎么赞叹呢?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微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清风!”志在细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春雨!”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3.你看,伯牙的琴声里所包含的东西,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板书:知音)

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做知音?

4.伯牙身为著名的音乐大师,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追问: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吗?

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山野樵夫锺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会对子期说什么?(知我者,子期也!遇见锺子期,是伯牙一生中最幸运的邂逅。)

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生命的、心灵的知音。)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1.学到现在,你明白了伯牙为什么要把最心爱的琴摔碎了吗?

引读:“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3.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琴绝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最后一句话。(多名学生读、齐读。)

4.拓文本,勾哀思。

当时的情境是这样的——(出示坟头摔琴的现代文。)

四、回归整体,背诵积累

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让我们伴着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五、课后延伸,升华认识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这本书中,课后去读读。

2.收集体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